杨公风水专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961|回复: 1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与历史的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2 22: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与历史的发展

1 J/ p6 U+ E1 t7 c4 a: x
(文:吴建华)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至北的概念,那个时期二十四节气随着历法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学术体系,二十四节气只是历法的一小组成部分。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 |8 A$ C- t" @. M- V# o
$ J. w  E' n$ ^: C

秦国吕赢政登基之初秦国相邦吕不韦编写成书到战国后期大量发行的《吕氏春秋》一书中对历法有着详细完整的记载,书中二十四节气也是其中的小节点,“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到了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门客集史料集体编写而成的一部誓学著作《淮南子》内篇卷三的天文训、主术训、说山训等糅合了道家思想与儒家法阴阳等家提倡天道、地道、人道、兵道、天地人地理天时人和的各种观点。其书中记载的二十四节气与现今的二十四节气名称完全一样。这是我国历史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最早的记录。因此,当时从八节二十四节气上就可以掌握季节的变化,决定对农作物的适时播种与收割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除,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制定,综合了天文和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它正确地反映了一年中的各种特征,所以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广大农民离不开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从属于农历,因为他的创始就是由中国古代秦朝之前的阴历(也就是农历)历法,以月亮绕地球一周的规律朔望消长总结出来的,所以它应依农历划定的,但是从1912年民国元年时引进了古罗马的公历历法,从那时起就以公历进行计算二十四节气,在这方面现在存在很大的争议,但现在国内已被公历计算二十四节气给同化了,了解与精通农历推排二十四节气的阴阳师基本已找不到了,但古籍有相关记载,只是从事这方面的人士已延用公历的二十四节气,对农历推二十四节气的方法已遗失。编每年通书历法的民间通书坊,他们认为应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这样就跟古罗马提倡的太阳历回归年终点,其实这样划分二十四节气,往往因太阳历在十二个月不均天数人为因素的失误下导致二十四节气无法平分划分农历十二个月相等的天数。随着运用太阳历划分二十四节气的运用,往往导致本来天气很冷,但已立春、春分了,本来气侯天气还没有太冷但二十四节气已到了小寒大骞。关于农历与公历的历史发展请到百度查我写的一篇《公历与农历的发展历史》一文,详细讲到太阳历的缺陷与阴历(农历)的长处。

% `+ {$ i' ?9 ?/ F3 W+ W

4 M( w$ J6 l) O  Q5 m

有人会问我,二十四节气如果照太阳历(公历)定,而农历有时一年会有十三个月,这十三个月中有一个月是闰月,照农历制定二十四节气,会不会无法平分一年二十四个等份的气侯。其实在从周朝建国之初,二十四节气就以阴历历法制定划分一年365天,阴历历法当初也发现了年与年有数差,所以在周朝之前就提出了19年七闰的阴历纪年方式,就是为了补齐其因年岁长久每年误差几个小时积累成多的差值。到了南北朝杰出的阴阳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在小时侯爷爷给他常讲“斗转星移”阴阳、历法方面的知识,他开始对自然科学(其实就是阴阳地理风水)、数学、天文(其实就是地理择日及阴历历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小他“专攻数术,搜烁古今”,后来又到总明观任职并设文、史、儒、道、阴阳五门学科,包括天文、历法、术算方面有着杰出贡献,他总结前人算法,认为阴历一年365天的差值就算以19年七闰来补齐,久到几千年后还会存在误差,所以他经过术算在历法上算出了391年设144个闰月这样就完全补齐了岁差,也就是说农历391年设144个闰月如古罗马太阳历一样得到回归年。那么,现今历坊认为用的太阳历划分二十四节气才能平均一年365天的计算方法其实跟南北朝时以农历391年设144个闰月的阴历(农历)划分二十四节气在学术上划分上就牛头对不上马嘴了。

      那么,又有人问,阴历农历有些年份有十三个月,照农历划分二十四节气有闰月的定年难道二十四节就能平分365天吗?要知道,太阳历只是精准到回归年,也就是说太阳绕地球公转回归到起点,但太阳是无法均分每年十二个月,因为太阳历不考虑月亮朔望的,月亮逆望一天就是一天,一月就是一月,正因391年设144年闰有就是为了补齐农历阴历的岁差,其实补齐每年的岁差就是跟太阳历的回归年是一个概念,这样又符合太阳公转回归年又符合月亮逆望而平分十二个月份。而在有闰月的年份,其实都会把闰月放在没有中气的月份里,也就是说没有中气那个月份就是有闰月的那一年,这样下来,其实就算有闰月的年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也精准的平分365天,补齐差岁。
0 Z' t' h: e; L0 L

4 `7 R9 t: p1 N, @: z- V

正如去年庚子年四月有闰月,闰四月元中气,照太阳历公历制定二十四节气,2020年2月4日(农历庚子年正月十一日)是立春,到了2021年2月3日(农历庚子年腊月二十二日)又是立春,以太阳历公历来论,2020年2月4日立春在2020年只有一个立春节气,到了2021年2月3日又是2021年一年的立春节气,对于太阳历来说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平分365天这是精准的,但对于中国土生土长的阴历历法(农历)来说,这就说不过去了,一年怎么能有两个立春呢,太阳历也不能一年有两个立春,更何况中国在古代国际上最早出现历法的阴历怎么可能一年正月立春,腊月又有立春呢?这违反了自然规律,也违反了阴历历法传承的纪年纪月划分的学术本源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平分365天这是太阳历与中国阴历的公认的一种纪时法,也证实了大自然气侯变化的规律,特别是阴历历法以月亮圆缺逆望起源的阴历历法来说,更精准的划分月份,每月十五月都圆,而太阳历公历之法在分月分平分下,因古罗马恺撒与奥吉斯大帝因个人原因故意把七月八月搞成月大,而减掉二月两天,这样四千年下来,本来可以平分每年365天十二个月的太阳历反而造成重大缺陷,导致十二个月无法平分365天,这样累积四千年的历法到今天,太阳历就无法与月亮圆缺朔望的大自然规律对得上号,所以以太阳历公历来说论,每月十五日就不是月圆之日了,每月一日不是月朔之时,那以按太阳历公历制定的二十四节气只能平均划分回归年,而无法精准的平分每年365天十二个月大自然气侯月圆月缺朔望的规律。所以现在民间以太阳历公历制定的二十四节气是无法与太自然气侯对应的,都有大至十几天小至几天的差误,年累月累差误会更大。


, J0 `+ k( y9 ?  x5 o1 K4 E  [3 ]+ }0 @8 _

而现在的阴阳地师们所运用的都是太阳历的二十四节气划分来帮别人择日扶山扶向,你们这样的运用错误的二十四节气能扶得到山向吗?这不感到后怕吗?

阴历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号“支气”,后一个气叫“中气”。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农历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纳(北斗)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令而来的。所谓头号纳,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头号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罗盘上面不同的二十四山所代表的月份。正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是指寅,半夜衡是指寅,白天魁是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是指卯,半夜衡是指卯,白天魁是指卯,其余月份类推 。

正月斗指寅,二月斗指卯,三月斗指辰,四月斗指巳,五月斗指午,六月斗指未,七月斗指申,八月斗指酉,九月斗指戌,十月斗指坤,冬月斗指子,腊月斗指丑。

立春:应于二十四方位的艮,在罗盘38度。
雨水:应于二十四方位的寅,在罗盘52度。
惊蛰:应于二十四方位的甲,在罗盘68度。
春分:应于二十四方位的卯,在罗盘83度。
清明:应于二十四方位的乙,在罗盘97度。
谷雨:应于二十四方位的辰,在罗盘113度。
立夏:应于二十四方位的巽,在罗盘128度。
小满:应于二十四方位的巳,在罗盘143度。
芒种:应于二十四方位的丙,在罗盘158度。
夏至:应于二十四方位的午,在罗盘173度。
小暑:应于二十四方位的丁,在罗盘188度。
大暑:应于二十四方位的未,在罗盘203度。
立秋:应于二十四方位的坤,在罗盘217度。
处暑:应于二十四方位的申,在罗盘232度。
白露:应于二十四方位的庚,在罗盘248度。
秋分:应于二十四方位的酉,在罗盘263度。
寒露:应于二十四方位的辛,在罗盘278度。
霜除:应于二十四方位的戌,在罗盘293度。
立冬:应于二十四方位的乾,在罗盘308度。
小雪:应于二十四方位的亥,在罗盘322度。
大雪:应于二十四方位的壬,在罗盘338度。
冬至:应于二十四方位的子,在罗盘353度。
小寒:应于二十四方位的癸,在罗盘8度。
大寒:应于二十四方位的丑,在罗盘23度。

7 ~1 e3 x, C$ s: }/ h
        一年中二十四个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古书抄录记载中可能人为抄写存在一两度之间的误差,其规律是每一个节气相隔一山应为15度的相隔。在阴阳地理学中,其一个节气占15天,共有三侯,而每天行1度,二十四个节气共360一个圆的周天。)

' _& B0 Y  k) Y) j% c4 W
' |4 K# y) T; C! b- I! P: e
种田无定例,全靠年节气。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情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贲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除变了天。
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在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二十四节气下面的七十二候讲述

一候为五日,用鸟兽草木的变动来验证月令的变易,其以中原黄河流域的气候为准。宋五应磷写的《玉海》:“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故一岁有二十四节气,一年每月二气,在月首为节气,在月中者为中气。”一岁有七十二候,每月有六候。另据《月》、《时训》、《时宪书》等记载,每月物候和自然的现象即七十二候在周王朝建立时的《汲冢周书》已呈现详细记载:

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冻,獭蔡鱼,雁候北,草木萌动。

仲春之月:桃始华,仓庚(黄乌)鸣,鹰化为鸠,玄鸟(燕)至,雷乃发声,始电。

季春之月:桐始华,田鼠化为(音同,即鹌鹑),虹始见,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鸟类)降于桑。

孟夏之月:蝼蝈(即蛙)鸣,蚯蚓出,王瓜出,苦菜秀,蘼草死,麦秋至。

仲夏之月:螳螂生,鹃(即伯劳)始鸣,反舌(百鸹)无声,鹿角解,蜩(即蝉)始鸣,半夏生。

季夏之月:温风至,蟋蟀居壁,鹰始挚(即至),腐草为剡,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仲秋之月:鸿雁来,玄鸟(即燕)归,群鸟养羞,雷始收声,蛰虫坏户,水始涸。

季秋之月: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即花),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府。

孟冬之月:不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蛤类),虹藏不见,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成冬。

仲冬之月:歇旦(求旦之鸟)不鸣,虎始交,荔挺出,蚯蚓结,糜角解,水泉动。

季冬之月:雁北乡长(同向),鹊始巢,矬(音够,雉鸣也)难乳(产子也),征鸟(鹰属)厉疾,水泽腹坚。


0 w$ z* c7 l% u3 x9 l7 ~7 z& P8 T; \) n+ _. ^
二十四节气应于二十四番花信风

花信,即以花作为标专的花期,亦称“花信风”,即风报花之消息以证二十四节气的来到,《内经》:“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根据农历节气,每年从小寒到谷雨,共八气。每气15天,一气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气共是二十四候,第一候应一种花信,二十四候便成了二十四种花期的代表。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菊花,三候三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花,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茶花,三候桐花。

正月梅花凌寒开,二月杏花满枝来,三月桃花映绿水,四月蔷薇满篱台。五月榴花火似红,六月荷花酒池台,七月凤仙展奇葩,八月桂花遍地开。九月菊花竞怒放,十月芙蓉携春来,冬月水仙凌波开,腊月梅报春气来。

二十四节气划分四季,其以农历的正、二、三月为春,四、五、六月夏,七、八、九月为秋,十、冬腊月为冬。

以农历制定的二十四节气中包括了很多中国南北的一些传统民俗在内如元旦、春节、破五、人日、春社、秋社、花朝、上巳、上戊、龙抬头、入梅、出梅、分龙、端午、三伏、夏九九、三时、七夕、中元、中秋、重阳、冬九九、腊八、扫尘节、除夕等各地区自己的民族传统民俗在内都是以农历及二十四节气来定的节日,其实都是在反应大自然气候对人对农做物的直接影响,在这里就不再讲述过多。至于有朋友会问我农历是怎么定二十四节气的,其实这涉及到很多传承性的阴阳民俗学识,并不是一篇文章能把这些学识与学术展现完全的,而文章无非只是起到说明与探讨交流的作用。

湖南凤凰古城

吴建华

2021年5月10日下午完稿


, ~# @+ F* V/ W/ K
发表于 2021-7-23 19: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夏秋冬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杨公风水专业论坛 ( 湘ICP备11011192号-1 )

GMT+8, 2024-4-27 04:12 , Processed in 0.23384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