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风水专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528|回复: 7

2011年4月应宁波东家邀请前往镇海堪察宁波帮领袖安葬的风水吉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5 18: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年4月应宁波东家邀请前往镇海堪察宁波帮领袖安葬的风水吉凶
                                      (文:吴建华实地考察前案例风水格局)
      宁波帮是指商会,在清未年间宁波有一人做五金生意,红遍全国,而财富上也是很少人能比之,因堪察时间已隔数日,我堪察的地方很多,所以重述发贴时记不清宁波帮领袖的名字叫什么了。东家带我到这位商人的入葬地进行风水堪察。入葬之地是平洋地,四周用肉眼看不见有山,而入葬之地极为奇特,一条宽不过十米的小河弯曲的延伸到入葬地的前面而止,没有流出去之处,对入葬地的坟来说形成右侧环抱,环抱至坟的正前方而止了,水流不出去,这样的地形无从定水口,唯以平洋看法来论。我只是对此入葬之地的风水格进行详细观察并未详细收山格水,下盘只是看看坟立的是什么向而以,像这样的地形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来水与来龙一同回绕到穴前,文革及现在对入葬地的坟多有破坏,四周均建起居民楼,无从详细观察原貌格局,这一点感到很遗憾,本人并非是那种见风说雨的人, 也并非随意拿一处佳城来做文章,事实就是这样,无从下手就是无从下手,没有必要大篇文稿的放马后炮去评论或是得一话题而高谈阔论。下面我把图组发上来,让广大弟子学员及天下易友朋友们参考学习。

吴建华(笔名:五洲华夏、古易)发于湖南凤凰县回龙阁
咨询电话:13739006995
2011年5月5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1-5-5 20: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若配上google地图 可能看的更明白


有关  叶澄衷 的信息  可以用百度百科 就能搜到详细内容

http://baike.baidu.com/view/386695.ht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1-5-5 20: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澄衷与宁波帮精神

叶澄衷(1840~1899)宁波镇海庄市叶家人,世代务农,家境贫寒。6岁丧父,9岁读私塾仅半年,11岁就用于庄市油坊。14岁到上海租界一家杂货店当学徒,17岁在黄浦江中摇舢板,向外轮兜售吃食百杂。
  叶氏的一生,在19世纪晚清时期,是他开拓的一生,是宁波帮早期杰出领袖人物,是我国早期卓越民族工商业者。他的事迹,在上海、天津、汉口、浙江通志中都有显著的记载。在光绪二十八年又上海商务书馆出版的《叶公澄衷荣哀录》中,称:“海上通商以来,中国商人能抗衡外国者,首推宁波,而期间,又以胡君雪岩、叶君澄衷为之领袖。”中国大文豪蔡元培称:叶是“挽阑矫风”、“功于国甚大”的贤人。美国美孚石油公司驻沪权代表汤姆称叶氏:“天赋商人”。英国亚细亚石油公司上海部经理劳勃生称叶氏:“诚实青年、好学青年”。据说劳勃生还把叶澄衷在黄浦江上拾金不昧的事迹,向英国泰晤士报投稿,刊登了“中国诚实青年——叶澄衷”。据说在民国初年,蔡元培任中国教育部长时,把叶氏拾金不昧的事迹,入选小学教学课本。光绪十四年,德宗皇帝御笔书签:“乐善好施”、“勇于为善”匾额。称赞叶氏公德。
  1899年叶氏逝世后,张骞、俞樾、章梫、蔡元培等文魁,纷纷为叶氏写传立碑,称赞叶氏是不卑不亢善于和洋人打交道的实业家。称他是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热爱教育的人。
  1898年,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中,法国领事馆擅自撤销1874年中法双方签订的关于四明公所地产永为公所产业的协议,挑起第二次事件,以改建医院、学校为借口,强迫四明公所让步。在董事会上,叶澄衷对此感到气愤,他拍案而说:“吾等乃甬人,首先代表着甬人之利益。但是,吾等更是中国人,更应有中国人之骨气,岂能让洋人轻视吾辈。小人死于利,君子亡于义。今日是也!”他合同乡虞洽卿两人领导了宁波人的罢工罢市斗争。他亲自组织工商界的示威游行并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他振臂高呼:“法国佬滚出去!”还亲自书写传单,亲自散发,亲自到法国领事馆面前示威抗议。
  叶氏对科学非常有兴趣,当他在1871年参观了江南制造总局时,这才悟出:“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日本国,和大清国相比,都是区区弹丸小国,为什么以小欺大,令大清耻辱呢?制造总局的设备都从西洋引进,他们用科学先进的手段来欺负我国。”叶氏想到用制造局的先进设备来制造军火生产,可是却被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等官僚挡住了。
  叶澄衷热心于教育事业,在1871年一次慈善荒事会上,叶氏发言说:“兴天下之利,莫大于星学。”还说:“中国之积弱,由于积贫,积贫由于无知,无知由于不学。”随后,叶氏在当年(1871年)在家乡出3万印洋兴办叶氏义塾,(后改为中兴学堂)。课本选择半西洋式,在三年级学生中要读英语课。包玉刚、邵逸夫等人就是在这所学校中培育成长的。接着在1875年,叶氏在上海创办“业绩商务学馆”,有50多学子参加,其中大多数是叶氏的企业,如老顺记,可织顺记,新顺记等都派员参加学习,学期为一年,教学课本模仿西洋课本,并请英国老师讲英语。同时还把老顺记一套帐务作为教材。学期结束后所有学生统一分在叶氏企业里工作。这所学馆培养了很多洋行买办、协办。
  1898年夏,叶氏像在上海虹口地方创设一所新型学堂。他与他的同事叶雨庵、樊时勋、陈祖烈等人,共同商议到实地视察,于1899年确定开办,捐地30亩,拨银十万两,并请樊时勋为筹建负责人,当时,美国人福开森前来劝阻叶氏,说:“中国人有头无聊,难以善后,不如仿照聂中丞做法,把土地与资金为托英工部办理。”叶氏谢绝。接着又有上海尚贤堂教士李佳白向叶氏劝说:“办学不如改办医院。”事后不久,叶氏病危,请诸董事到床前,说:“我的立校意旨,打扮处于我自己的感伤,我今授意诸君,请将我意撰成一联,悬于礼堂,以明我志。”在澄衷蒙学堂的左联:“余以幼孤旅寓申江,自伤老大无成,有类夜行思秉烛。”右联:“今为童蒙,特开讲舍,所望鬓年志学,一般努力惜分明。”校董会议定校名为“澄衷蒙学堂”,又通州张骞书签。清光绪皇帝御笔书签:“启蒙种德”。并议定校长为武进刘维屏,总教习蔡元培,1902年秋,刘校长出任安徽芜湖观察使,校长由蔡元培代理。后来由于学堂扩建,叶澄衷长子叶松卿出资10万银洋,接着又有叶澄衷诸子等人也出资十万两。这所学堂采用的课本与教材是西洋式的,使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洋学堂。
  叶澄衷从1856年~1899年,在上海十里洋场的地方,闯了43年,其时,海禁开放,五口通商,上海开放,洋人在上海已经有了租界和洋行,洋人需要中国人出苦力,为他们提供剥削市场。叶澄衷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闯出了巨大惊人的奇迹。
  1、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洋行——顺记五金洋杂货店(英语教澄衷公司)开设于1862年(同治元年),设在上海虹口,是英国亚细亚石油公司住沪经理劳伯生亲手支持,无息贷款做塾底资金,劳伯生亲受叶氏拾金不昧的感动;劳伯生因欧洲战事回国,托付叶氏管理洋行火油事务,由于欧洲战事影响,洋轮进出都断了航,火油因而暴涨,叶澄中以10倍涨价出售,获得丰利,劳伯生两年后回到上海,也是把所得厚利与账册全部交还劳伯生,劳伯生对此非常高兴,愿将所得利润对半分成,叶氏婉言谢绝说:“这是您的财物,不属于我的。”于是双方难以所解。最后劳伯生坦然地说:“您是诚实又善于经商,难得的奇才,我不愿将你埋没在我的公司里,让你去闯出你的天地,我愿为你去开设你自己的公司,我将为你公司资金做无息长期贷款。”叶氏听后将信将疑,提出可否让他考虑三天。三天后叶氏提出可否签个约,于是劳伯生立即签约成交。劳伯生还提出答应帮助叶氏策划公司业务,并提供五金与火油资源。
叶氏的顺记号很大占领了上海五金行业市场,同时还在天津、辽宁、烟台、青岛、宁波、汉口、厦门、福州等地树立市场优势。叶澄衷也被誉为“五金大王”称号。
  2、掌握上海火油市场,成为石油大亨。当时在上海的有三家外国石油公司,由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美国的德士古石油公司,英国的亚细亚石油公司。除了亚细亚公司与顺记号有着天然的关系,其余两家都争着上海的市场,当时在上海租界使用火油外,其余的地方很少使用。叶澄衷把亚细亚的火油很快在上海普开,们国梁家公司争着与顺记号挂钩代销业务。美孚公司原来有英国老晋隆洋行代销火油,佣金是20%,向顺记号愿多付5%的佣金,而且结账的周期以60天变为90天,从而可向顺记号的信誉占了上风。随之德士古公司也向顺记号订立代销合同。
  1864年10月8日的晚上,在上海南京路上,有大英煤气公司亮起了第一盏煤气等,到12月整条南京路的路灯杆上,都亮起了煤气灯。叶澄衷对此非常敏感,一叶知秋,火油的危机即可来临。于是叶氏立刻决定抓紧收回欠款,增添内船和水火轮船,把上海火油库的火油迅速运回至长江沿岸线的城市,同时运往天津、山东沿海的城市。运用他舍得38家分号和联号,就在这一年盈利竟达10万两银子。
  3、上海有家可炽煤铁号,是德商开设的。他专门进口西洋煤与铁。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德商被召回国。也是知道盘让先事后,立即将该号卖下,并将可炽改为可炽顺记。也是立即派人向上海几家大场接上销售关系,如江南制造总局、祥生船厂、耶松船厂以及天津机器局、安徽轮械所、福建造船厂灯。可炽顺记号还向洋人购买旧船、废船、拆下钢板,用剪刀车加工成条铁、筷条、钉条,有的材料运到农村当农具铁。此时,李鸿章意识到中法之战难以避免,命令江南制造局购煤储存,叶氏得悉此情报,立即向西洋大量购煤,立即向江南制造总局供应5000吨煤,向福州船政局也供应5000吨煤,并派专人在江南制造总局设立供应站,在福州船政局也设立供应站。
可炽顺记,使上海滩最早进口煤和铁的商号。
  4、1894年由叶氏在上海创办的鸿安轮船公司。他是经营50吨~100吨的小货轮,适应内地航道、长江航道、沿海近海航道。销售量很大,当时成为内地航道的主要运输工具。他还购置了110艘沙船,他小巧玲珑,适应客户。是叶澄衷在上海主要运输工具,使上海第一家内地航运公司。
  5、1894年,叶氏在上海开设我国最早最大的蚕丝纺织厂——上海纶华巢丝厂,投入资金200万银洋。这家长对江浙一带蚕农起了保护,不受蚕商投机庄价之苦,同时对出口蚕丝叶起了很大平衡作用。
  6、1890年叶澄衷在苏州、汉口创建燮昌火柴厂,这是我国自己创办的,是最早最大的火柴厂。当时中国的火柴是外国进口的,其价格都是由外国人控制的。尤其是在长江华中一带有了汉口的燮昌火柴厂,价格大大下降。从而很快把火柴运向农村销售。
  7、叶澄衷在他晚年,和严信厚、朱葆三等人创办中国人自己开设的银行——通商银行,叶任执行董事。这家银行设在上海。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20: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提供资料
发表于 2011-5-5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造奇特!叶澄衷能发迹,必定是他先人祖坟好!不知他的这个阴宅对其后人影响如何,有反馈吗?
发表于 2011-5-6 21: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fjw1539 的帖子

善商擅谋,江南一叶——庄市沈郎桥叶氏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1-4 10:07:38     阅读次数:185
                  [编者按]  一叶,指的是近代曾出现过宁波帮领军人物、被誉为“五金大王”、“煤油大王”叶澄衷的庄市叶氏家族。庄市叶氏,不仅在工商业经营上出类拔萃,而且传承着热心赞助公益慈善事业的优良传统。

庄市叶氏,只是江南众多枝繁叶茂果累家族中“一叶”而已。

叶澄衷叱咤商海40年

镇海庄市沈郎桥叶氏,始于春秋战国的楚国。唐宋时叶氏子孙散居黄河下流、长江南北。宋理宗绍定年间,叶氏石林在朝廷居相位。明代中期,叶氏一支迁至慈溪石步。清雍正年间,该支叶茂春迁居镇海庄市沈郎桥,遂为沈郎桥叶家始祖。

茂春传至八世后,列辈为:启、志、成、贻、谋、惟、善、始、为、宝。

十世  叶澄衷(1840~1899)  原名成忠。曾祖绍基,祖父启芳,父志禹,世代务农,家境贫寒。6岁时父亲去世,兄弟姐妹5人,全靠母亲一手操劳,日耕夜织,勉强度日。9岁上学,仅半年因贫辍学,11岁入油坊为学徒,年薪一元银元。14岁去上海法租界杂货店当学徒,每天黎明出门,驾小船到黄浦江向外轮售小商品。凭着聪明和好学,及与外国海员接触机会,慢慢懂得英语和会话。三年后,他独立营生,在江上叫卖或摆渡。后又兼收外轮上的废旧杂物上岸出售。

开创“五金王国”

一次,英商洋行经理劳勃生乘其船过渡,上岸时遗落皮包于船上。澄衷守候竟日而及时璧还,并且坚拒酬金。洋商感其诚实,表示愿提供进口货源,帮他开展五金生意。澄衷抓住这个机会,成了洋商的伙伴,逐渐做大五金生意,积聚渐丰。1862年22岁时,于百老汇路独资开张顺记五金洋杂货店。经营灵活,货源充足,不断扩大经营范围,从食品罐头五金,拓展到机械五金、制造五金、化工五金,几年后,在上海山东路增设南顺记号,经营漆料、锚链等五金工具,还有洋皂、洋烛、洋线等,两个顺记,一南一北,生意益隆。三年后,又把设在北苏州路专门进口煤铁的德商亏损企业“可炽煤铁号”盘下,改名可炽顺记,并且接通销售关系,成为上海最早进口煤铁的商号。此后为适应洋务派建立洋枪队和发展海军需要,开设专营海陆军军装及五金、机械、军需品的义昌成五金号,与官府要员保持密切联系,并暗地让其入股,于是商号几成“海军供应部”。

从1862年起的二十余年中,叶澄衷在上海连续发展五家顺记五金号,与沪上江南制造局、招商局、太古轮船公司等大企业订立购销合同,又在重庆、汉口、九江、天津、福州、宁波等重要城市络续设立38家五金分公司。在19世纪中期,叶澄衷的奋斗填补了我国民族五金业的空白,开创了他自己的“五金王国”。

成了“火油大王”

当年,洋(火)油与洋五金几乎同时进入中国。三家洋油公司——英国亚细亚公司和美国德士古、美孚公司在中国竞争十分激烈。他们急需找寻找理人,主要目标都瞄向叶澄衷。叶氏了解国内城乡百姓对火油的实际需求,分别与洋公司对代销条件讨价还价。还就火油销售的小箱分装、随油赠送火油灯的设计和拉住客户的策略,提出了一套完整、长效的设想,最后与25%的最高佣金、最长付款时限达90天的美孚公司谈判成功,建立起国内独家代理商。叶澄衷组织沙船和小火轮,把上海火油库的火油定期、迅速运到分设在沿海沿江各城市的38家五金分号经销。从此,30斤装实用价值很高的火油箱,不同造型的“美孚灯”,在千家万户出现。而对叶氏来说,仅1864年火油一项盈利就达10万多两银子。叶氏也多了一顶“火油大王”的桂冠。

振兴民族工业

那时,国内火柴都来自西方,老百姓都称“洋火”。1880年英国人在上海办起燧昌自来火局,国内市场全被外商占领。叶澄衷决心向“洋火”挑战。1890年投资5万两银,雇工人800名,从欧洲购入药料,向日本引入木梗,由熟悉火柴制造流程的镇海老乡、旅日侨胞张阿来夫妇做技师,在虹口办起第一家燮昌自来火公司,日产火柴36万盒,质量优良,逼英商燧昌厂竞争失败而倒闭。但日货乘机而入,想压倒燮昌厂。叶氏又在汉口、苏州设立火柴分厂,压缩成本,与外商打起价格战,迫使日商一再降价,几乎到亏本地步,老百姓得到实惠,民族火柴工业也稳步发展。叶澄衷又涉足缫丝业,在上海建成纶华缫丝厂,雇工人千名,制止外商操纵、蚕商投机压价、丝贱伤农的情况。还发展航运业,创办鸿安轮船公司,拥有8艘轮船,总吨位1万多吨,开辟从上海北至天津,南达汕头,东到基隆等6条航线,在上海占第4位。

抢滩银行钱业

随着工商业发展,资金运营与调度越发重要。19世纪90年代,叶氏与伙伴先在上海开设余大、瑞大、志大、承大“四大钱庄”,随后在沪、杭、甬、芜湖等重要城市相继开设升大、宏大、元大等10数家钱庄,全盛时期在全国各地开设多达108家。据记载,当时上海有9个资本集团,宁波籍有镇海方、李、叶三家。1897年由叶澄衷、严信孚、朱葆三出资创办中国通商银行,同年在京津汉穗等地设分行,是国内首家能发行纸币的银行,成了走向现代金融业的标杆。叶澄衷事业鼎盛时期,在全国各地拥有各类企业达600余家,他去世前拥有的财富达80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廷年财政收入十分之一。

保卫四明公所

多年的拼搏和发展,使叶澄衷成了当时上海宁波帮的领军人物。宁波旅沪同乡会有个为同乡谋福利的慈善机构叫“四明公所”,18世纪中叶置地30亩建成,内有殡馆、神殿等设置,列强入侵后该地被划入法租界。1898年,上海法国领事馆擅自撤销四明公所地产永久为公所产业的协议,突然出兵占领,强令公所迁走。叶澄衷拍案怒斥:“中国人骨气岂能让洋人轻视!”“小人死于利,君子亡于义。今日是也!”叶澄衷、虞洽卿和严信孚等人为代表与法租界当局交涉,同时发出传单,号召宁波商人停业罢工。法英美租界的宁波商人首先罢市,在法籍机关服务的宁波人罢工,而且得到广大上海市民的大力支援。最后法租界当局只好撤兵四明公所了事。

遗嘱兴教办学

叶氏一贯热心慈善,当晋豫鲁辽诸省遭水旱饥荒时,总是“首出巨金赴赈”,清廷两授“乐善好施”“勇于为善”匾额嘉奖。但叶氏更重视培养人才。1871年办起“顺记商务学堂”,招收小学毕业生,学习一年,毕业后由顺记录用。1875年创办“叶记商务学馆”,从叶氏企业选派员工与社会招收相结合,学习会计、商务、英语等,为期一年,不收费用,办了三期,培养了一批优秀者,后来成为叶氏企业骨干和洋行买办。1898年,澄衷专门召集企业骨干,研究办学事宜,强调“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当场决定拨银10万两,购地20亩,建二层楼房68间,聘6人为校董负责建学堂事宜。次年叶氏突然病重,他又一次传请樊时勋、叶志铭、叶雨庵等8位董事、理事,就办学事面嘱:学校经费由老顺记、南顺记、义昌盛3家分担,校务一切由校长负责。并说:我的立校意旨大半出于自己的感伤,我今授意诸君,请将我撰楹联,悬于礼堂,以明我志。联为:

“余以幼孤,旅寓申江,自伤老大无成,有类夜行思秉烛;

今为童蒙,特开讲舍,所望髫年志学,一般努力惜分阴。”

后又亲书遗嘱致“族叔洪涛”,托咐在家乡庄市建立义庄义塾。

1899年10月,叶澄衷走完他光辉的人生。

办学后记

上海澄衷蒙学堂于1899年创建,在虹口唐山路下浦西侧置30亩。叶氏逝世后由其5个儿子再捐20万银于1900年4月建成。始为完全小学,后发展为完全中学。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任代理校长,为上海创办最早、最负盛名的民办学校。百年来培养了大批精英,著名学者胡适、夏衍、袁牧之、竺可桢、陈通培、乐嘉陵、包达三等曾在此毕业或肄业。

庄市叶氏义庄1903年建成,次年义塾开学,由叶雨庵为首任校董,学生从只收叶姓子弟到扩大至社会,成为县内名校之一,培养了如包玉刚、邵逸夫、包从兴、赵安中等一批名人。


叶志铭竭力圆嘱托

八世  叶启伦(1835—1862) 16岁到苏州当学徒。1860年进上海谋发展,开设永利西服铺。经营得法,生意日隆,获利颇丰。两年后,到虹口设立分号,后与澄衷五金洋货店合在一起。一日,一群洋兵进店,先挑选商品,后竟群起抢劫货物。看管店面的堂弟启桥见状挺身阻止,遭匪兵围殴重伤不治。启伦悲愤致病,同年咯血去世。

九世  叶志铭(1858—?)字洪涛,启伦子。丧父时才5岁。母茹辛抚孤。14岁进澄衷商号当学徒,又入叶氏商务学馆学习,秉母训振作奋发,不但掌握会计、商务、机器设备等知识,而且对英语特别用心。毕业后用于实践,善察商情变化,任事干练,深受叶氏赏识,后委以规模最大的老顺记五金号经理重任。1898年叶氏创办上海蒙学堂,聘任校董,志铭为六人之一。翌年叶氏病重,为托付在家乡建造义庄和学堂一事,亲笔致信年小自己18年,而在族内却长已一辈的叶志铭,留下遗墨。

洪涛族叔大人台鉴:

迳启者,吾族集聚仅百家,而大半皆属贫、穷、鳏、寡、孤、独,最宜矜恤。间有老病废疾无力谋生、丧葬嫁娶无资措办、以及寒君子弟艰于读书诸憾事,均属情有可悯。

吾心欲仿范氏之遗法者久矣!兹先划奉规元三万两,到祈察收,或先存庄,或竟置产。至建义庄,厘订章程,一切惟吾叔综其事,任举数人,以襄其成。务求妥为办理,期于久远,实事求是,勿稍推诿。他日庄屋落成,即名其堂曰:“忠孝堂”,盖取吾兄弟两人之名者。因成孝创造宗祠,广置祀产,与吾司一志也。

专肃其请台鉴。

族侄成忠谨启

光绪二十五年岁次已亥(1899年)二月二十九日

    志铭遵叶氏嘱托,竭尽全力,总理建义庄事。购置义地1312亩,于1902年6月动工,次年4月落成,耗银11617两。计大门一座,正厅(忠孝堂)三开间,两侧各有7间2弄大屋一幢,左为学校用房,右是仓库用房。正厅后东首为厨房,西首储放水龙等救火器具。学堂延聘宿儒名师,严谨治学,声名鹊起。原限叶姓子弟求读,但四方求学者日众,志铭未忍坚拒,自行解囊增班。其母逝世时遵母命节省丧费,捐一千金分予附近崇正学校及附存于义庄,以生息助困。族内于1891、1907年两修宗谱,志铭皆尽全力主其事。


叶雨庵三代建新绩

十世叶雨庵(1855~1935) 字成钦。在沪经商时曾任叶天德商号经理,后帮叶澄衷顺记洋杂货号料理业务,对叶氏的地产业、沙船业、钱庄业的商务经营帐目进行稽查;经常被派往天津、沈阳、汉口等地料理帐务,为叶氏企业中受依赖的一员。澄衷去世后,辅佐其子贻钊、贻铨等掌管叶氏企业,协助兴建庄市叶氏义庄和中兴学堂,并任首任校董。又协助贻铨,为实现其父在家乡建西式医院遗训,诚邀著名人士董杏生等,组织筹建同义医院宁波旅沪同志会,并被举为首任干事长及经募总主任。该会共同出资,促进医院1917年落成。晚年致力于故乡公益事业,1935年赴上海募集经费时,突患中风,不治逝世。

十一世叶庚年(1900~1988)  字贻丰,雨庵子。12岁叶氏中兴学校毕业,随父至沪,前后在澄衷中学、圣芳济书院学习,1919年去香港大学读土木工程。二年后辍学返沪,报考北洋政府特种考试,录取后派往山东烟台监务稽核所任会计主任。数年后辞官回沪,利用积蓄和岳父支持,开设五金店,业务拓展顺利,不久成立新亨营造厂。1935年承建杭州钱塘江大桥、湖南株洲兵工厂。

抗战爆发,1939年迁香港,创立香港新昌营造厂,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建立良好信誉。日军侵港,新昌宣布停业,誓不与日寇合作。日军投降后,重操旧业。港地建筑业大发展,促使新昌业务大盛,凡与建筑有关的营造、服务、贸易、地产保险等无所不包,还扩展至地产、航运、银行等业,并打入美、日、东南亚、台湾等地承建大型工程,子公司达50余家。1972年新昌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叶庚年为董事长。至1993年,新昌集团在香港建起诸如海洋公园、世界贸易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喜来登酒店等标志性建筑500余项大型工程。

晚年叶庚年转向慈善事业。1980年创办新昌——叶庚年教育基金会,为香港和内地助学及建立希望小学,开办安老院。为母校庄市中兴中学复校捐资。

十二世叶谋彰(1920~2004)  叶庚年长子。早年就读叶氏中兴学校。28岁移居香港为父助手。父过世后继承事业,秉承遗训。曾任香港新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香港甬港联谊会常务理事、香港苏浙同乡会会董,香港本岛狮子会理事等职。前后为中兴中学复校及增添设施、庄市老年中心、庄市福利基金会等捐款捐物。

十二世叶谋迪(1929~  )  叶庚年次子,1948年随父移居香港。历任香港新昌集团有限公司常务董事,新昌营造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及新昌地产工程有限公司、新昌有限公司、盈利投资有限公司、新地置业有限公司、新昌地产管理及代理公司董事;宁波旅港同乡会理事。

十二世叶谋遵(1931~  )  叶庚年幼子。前后获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和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返港后辅助父亲事业。现任香港新昌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并任香港建造业训练局主席,香港建筑协会会长,香港城市设计委员会委员,苏浙同乡会副会长,英国建筑学会最高级会员。1976年被委为太平绅士;香港特区政府授予银紫荆勋章。在北京设立新昌中国总部,成立北京新昌设施管理有限公司。2006年捐资500万元人民币,在北京大学设立“叶氏鲁迅社会科学讲座教授基金”。





叶氏子孙继祖业

叶澄衷生育七子七女,其中两位儿子发展父业。

十一世叶贻鑑(1868~1902)  字松卿,澄衷长子。幼习外语,质朴敦厚,为人忠实。父临终析产时,诸子分授资产后,特别增授贻鑑十万银。后上海澄衷蒙学堂扩建,经费不足,贻鑑举十万银以助。后病逝。

生三子:谋褆、谋祥、谋祺。二女,次適同邑盛在珦(盛炳纬次子)

十一世叶贻钊  字勉卿,澄衷次子。早年随父习业,1898年继承父业,出任南顺记五金杂货号经理,开设洋纱号,并主持上海以外的所有叶氏企业。为蒙学堂扩建捐资。1906年与同乡宋炜臣创办汉口既济水电公司。1908年先后与众多宁波商人发起,创办四明商业储蓄银行和宁波轮船公司两大企业,均任董事。同年又与父辈同乡挚友樊棻(时勋)创办上海第一家毛纺织厂——上海日晖织呢厂,还投资浙江铁路公司,成为大股东。继续经营其父创办的升大钱庄及与湖州许春荣合开的余大、志大、瑞大、承大钱庄外,又开设大庆钱庄。曾任沪北农工商部顾问官。

生二子:谋迪、谋吉。女三。

十一世叶贻铭(1881~1923)  字又新,澄衷三子。过继成孝为嗣。自幼就显现与众不同之处,聪明,读书多神解。曾上京师学习商科,心地善良,继承父业后体恤劳工。蒙学堂扩展时慷慨输金。1908年与四弟合股,在沪创设衍庆钱庄,资本2万银,3年后收业。五弟亡后伤心过度,郁郁自闭,数载而殁。

生二子:谋道、谋通。一女。

十一世叶贻铨  字子衡,澄衷四子。少年喜文学,其父为其聘请英语教师,深受西洋文化影响。父亡故后与其二兄贻钊共同支撑叶氏企业,兼任老顺记所属各企业联号董事长,全面负责上海叶氏企业。1909年集资在江湾购地1200亩,兴建跑马场,1911年竣工开业,虞洽卿任董事长,子衡副之。后两次扩建,改名万国体育场,有网球、棒球、高尔夫球场各一,抗日战争时毁于炮火。1908年以银20万两,购地120亩,按西方模式兴建私人花园,号称叶氏西洋花园,落成后上演西洋音乐、舞蹈,邀沪军政商界名流观光,红极一时,被称为上海夜花园。1933年把此私人花园捐给“澄衷肺病疗养院”。1917年与其兄贻钊出资参与创建镇海同义医院(今宁波康宁医院)。还为家乡设立孤老院二幢,在叶氏义庄内增设洋龙救火会、牛痘局,把叶氏私人墓园改为公益的蓬莱公墓。

生一子:谋卓。一女。

十一世叶贻锜(1885~1919)  字铁卿,澄衷五子。天赋出众,敢说敢为,为人谦和。澄衷蒙学堂扩展规模,兄弟共议需再输十万金时,带头表态出钱。

生一子:谋洵。二女。

十三世叶惟钧  祖父贻鑑,父谋祥。1948年自沪去香港创业,现为香港九龙五金行董事长、总经理。2007年10月28日,返故里参加中兴中学复校二十周年庆典,为其曾祖父叶澄衷铜像揭幕,并向中兴中学捐赠100万元人民币作为奖教奖学基金。



发表于 2011-10-11 17: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眼..................
发表于 2012-1-20 18: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地是阴阳蟠龙形吗?穴葬龙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杨公风水专业论坛 ( 湘ICP备11011192号-1 )

GMT+8, 2025-4-20 06:00 , Processed in 0.32828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