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风水专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43|回复: 0

吴建华先生简单阐明古今地学真理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7 15: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建华先生简单阐明古今地学真理之道

+ _- N6 v. s0 l+ J, ^
2021-07-26 11:59:25  吴建华原创文  
4 h  B& D! e6 e6 D* G3 u. I
要明地理,先通天星,何为天星,天星者天象也,而为通其历法也,吾祖皆通地理与天文,传于今十余代,常被网上友人笑我,而祖宅小爷爷吴田安在世时(注明:庚子年八十六岁去世- w: A, f3 `4 t: [
3 G) U8 B7 N: s7 y# A' X
吴建华先生简单阐明古今地学真理之道. S; F$ j! [; S$ l0 T& J3 J
(原创文:吴建华)

1 q1 |4 F0 i* F. R1 D1 O1 x说明:隐去的字图请弟子到杨公风水专业论坛查看未隐原文

5 H. p# ^1 J3 ?* f, e        要明地理,先通天星,何为天星,天星者天象也,而为通其历法也,吾祖皆通地理与天文,传于今十余代,常被网上友人笑我,而祖宅小爷爷吴田安在世时(注明:庚子年八十六岁去世,在世时从十四岁出道做阴阳风水,当年为民国时期。十四岁时常与民国中期清代的老先生为友,自有道同之挚,而吾祖父,同样承术,唯不从此业,术于家用,谆谆教诲,术应全而常自悟,未悟透者孙辈吾应承术常习,以实践为佐证,有言,居于祖宅的祖叔父所保留祖上的古籍,皆在十年之内被我转存,并博阅。),常跟我讲,术乃有缘有福人得之,授术讲缘,也少不了礼,古圣贤有言无功不受禄,此孔夫之道也,莫常于一己之私而泄术于世。直至祖叔父(小爷爷)去世之后的今年辛丑,吾非背其教诲而泄术于世,故此文唯以引导方式行文,望二祖莫责,吾认为必要有人站出来做一个引导性的指点,孰是孰非,真理总要闪烁其存在的光芒,就如北斗星样,永远存在天际之上,只是看天下人能不能不认识与识别。这就是我简单的引导序言。
北斗星运行的规律及给于在风水学识上什么运用的规律
7 h( r  ~( ]  o(原创文:吴建华)
7 M6 K* l* u, [5 |9 a3 B6 c/ k: Y
2 m  z$ z$ R7 N" ]0 e4 y
" V5 [% w1 R  m+ t$ k. \1 p- F8 y% @
(图一)
5 X, P7 O# T( ]; G& X: B" Q
        身在农村的我,从孩时到现在,只要每天晚上天空无云所挡,夜夜可见北斗星,对于我来讲,从小承祖术于一身,又经历过十六七年全国各地进行阴阳宅择日操作经验,并没有一个案例发过凶事。除了对祖上历法通书编排学术及方法的继承,这么多年来每晚常观北斗,观之后又马上翻对祖上留下的相关北斗、历法、阴阳宅地学的学术进行对比、分析,慢慢的感悟出很多有价值的学术并对照相应的星体变化实物。(如图一图二)
0 S+ x2 M1 b# ^3 o3 [- L* m
+ P0 v' T6 h) J$ T3 a  Z& u
(图二)

% J; `3 T  B1 \' u! I/ B        以前我看过《北斗经》,其书中老君曰:北辰垂象,而众星拱之,为造化之枢机,作人神之主宰,宣威三界,统御万灵。北辰如同帝王一般,宣威三界,统御万灵。又见过西汉初年的《淮南子·天文训》书中所说:“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反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记,皆系于斗”。这里将北斗比作帝王的车子。故从文中指出北斗是定方向、定季节、定时辰的标尺。(如图三)
绘之为车图/ X( b, ]( b6 W4 N1 e' K3 W
' f. y/ M+ ]$ r! [9 w" m! j

& R  Z9 ^4 t/ ~8 E; R: y4 `/ m% m/ f(图三)

2 S0 G- a  u# M        从山东北斗帝车石刻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斗内如车,而一尊者坐其中,巡视万民,尊者所坐的就是北斗七星。而在斗柄第二颗星后有一有翅膀的人右手拿着一个黑圆圈,为北斗柄第二颗星上面不远处的辅星,在风水学术里以左辅右弼而代之,所以风水学术里左辅左弼加上北斗七个星共为九星。
- b# M; s1 J: l9 n# h- i4 {" D        《宋史·天文志》说:“第八星曰弼星,在第七星右,……第九星曰辅星,在第六星左。”记载,这两颗星星跑到尾巴后面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竺可桢,认为,那两颗隐去的星,就是现在在北斗星尾巴上的玄戈,招摇。这两颗星也就是玄戈和梗河两星,梗河还是玄戈在天星学说里都带表兵器,杀伐的含义。所以由北斗七星而来的九星贪巨九星,有两星为左辅右弼,地学九星的学术其是就是应天星而论地形,是从北斗七星而来的。(如图四)

. E- C( p7 M9 J. }! t/ A; E

. f+ m! U  U  E! Q
(图四)

; H" _0 c5 L) u        北斗七星而得九星之名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招摇,玄戈。1 C# z$ V5 P5 I# D
地学风水以其北斗七星加之左右辅弼而得九星之: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与之北斗九星之名相对应,更标之出一白二黑三碧九紫等而象之。故以贪巨文禄廉武破辅弼九星来论砂水吉凶的排定。(如图五)# I0 n6 W7 q) \

9 D/ M4 G- C: a4 }4 j1 c# c
. v: N1 @( Z* M; a/ }0 [1 F
(如图五)
0 I8 l  d0 p. P4 V' G3 J* W
        实际现在的星体图的标注其在北斗勺子上面有一颗明亮的星星,那就是帝星。(如图六)
. c3 T" G7 S$ k3 I3 Q$ o+ W: B% p7 w0 G; v! D' P& D" N5 j( ^. G4 b

( z$ u  M! a% F7 t% I! U(图六)
' m/ Z- M8 i" g' b( Z5 g! i
        就像坐在一个马车里面的帝王,巡视四方。怎么个巡视方法呢?从“天璇”通过“天枢”向外延伸一条直线,大约延长5倍多些,就可见到一颗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这就是北极星。(如图七)
: `+ B3 E  M+ U
3 ~5 K/ u5 O" f
(如图七)
- N" t" V# X5 A5 H7 y1 {2 O
        从上面的星图看,就是勾陈一那个星。北极星有多重要呢?从地球的角度看,整个北部星空的都在围绕着北极星转圈,就像一个转圈的车轮子一样,北极星就是车轮子最中间的那个点,车轮再怎么转动,位置不会变的,我们只需要顺着“天璇”通过“天枢”向外延伸一条直线,就能非常明确找到他,他就一直在北边。为什么要顺着天枢,天璇找才行啊,顺着别的行不行啊。也行啊,只不过抬头看天,最容易找到的就是北斗七星。而帝星则是最靠近北斗星了,也很明亮,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北极星直接叫北极星就好了,为什么要叫,勾陈一呢?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啊,勾陈一是帝星的正妃娘娘。帝星围着正妃转,原因在于岁差的原因。地球围着太阳转一年一圈,第二年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各大行星,都在那有条不紊的,匀速的,安安生生的转着圈。地球它不是一个长的规规矩矩的圆球,它表面凹凸不平,赤道处还微微隆起,引力不规整。一转起来,就开始出现转乱的现象。有时快,有时候慢,有时候会逐渐偏离航道。但大体都没问题,于是我们看到,这段时间,这颗星星是北极星,然后这颗星星一点点的慢慢挪动,几百年之后就没影了,另外一颗星星,重新替代了它的位置。成为一颗新的北极星。我们顺着北极星运动轨迹,就能找到那些昔日的北极星。帝星也一样。下面引用一张图来进行说明,这张图也是出自自然科研究院进行总结古代与今朝的天文所绘的图:(如图八)
3 @2 n2 b: h" J( k1 `* \' e2 L1 E4 e  Y
3 X6 _6 K: ?: b  j) \: K
图八
' u( x5 d% [: ?3 ~2 R- e* z

* \( Q2 Z+ S( x9 N: t: t* J7 r        从图八可以看出其实北极星,永远理一个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最接力北极最亮的那个星变成了北极星,但方位与位置基本在天侯一年四季里的春夏秋冬都是相同的。故每个时期的北极星并非同属一个星永久不变,从图中可以看到,织女一星在公元13700年为北极星,而公元4100年少卫增八为北极星,公元前2800年右枢星为北极星。这是有相关天文科学,找到的依据也是真实的天文学界经古与今科学观测推出来的,非常准确。0 }4 l* h2 |: n+ C
        那么,地球本身就在自转,晚上的星空,天上的星星围着北极星转圈,不同时刻他们在不同的位置。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份其斗柄指向位置不同而斗勺所向的方向都是向着北极星的,以罗盘二十四山方位来位,正月斗柄指寅,其斗勺向申,其申的方向为北极所处的方位为帝星。其实从我所说就很容易明白二十四节气配二十四山到山到向的学术运用方法了。+ O- Z) _0 b0 T* G) q
        北斗星在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运行规律是相同的,而每个月北斗星只有三十度的角,每一昼夜北斗星都有其不同的运行律规,一昼夜可以说随着从晚上零点开始再到下一天的零点结束,北斗星在天际里的运行已转了三百六十度的角,完成了一个画圆圈的运行规律,而不同的一天同一个时刻,不同月份,斗柄指向也不相同。因为一年运行中北斗星阴着月份的变化,其每个月的旋行三十角度的不一样,在每个月初一起至三十其每天行旋一度的角在变化,而每一天因其从每月初一到三十每天行旋一度又一度角变化为基点,其从初一至三十每天一昼夜里北斗星翻滚一个圆圈因其每天运行的一度的角度的变,在每一昼夜相同的时间点上其北斗星的位置指向角度都是不同的。(如图九)
* r6 ^& `/ c4 n) Y8 t9 o北斗星柄勺一年四季绕北极星运行图可以看出,其随着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天侯季节的变化,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向应于罗盘二十四山及斗勺朝北极星都有不同,当然斗柄指向正向午,自然斗勺朝向正北子方的北极星了,所以午山必是子向了。(如图九)
7 L: \  \) P( G  R" y" w

+ ~' E5 d% D+ ~$ j6 v
图九

  B2 x7 B& n7 t) `; c        一昼夜北斗星顺时针变化图不是固定不变的,北斗星运行十二个月北斗星斗柄斗勺随着月份不同而角度都有变化,那么北斗行三个月为九十度的角是很容易测出来的,每个月行三十度角, 每个月有三十天,每天行一度,比如冬月初一斗柄指向三百六十度,初二指向一度,初三指向二度,初四指向三度, 到了冬月三十指向三度,三个月斗柄行九十度的角。每天从开始时斗柄角度就不一样,自然其一昼夜里同一时刻不同的月份都是不同的,经现实观北斗星对照古书记载,其北斗星在一昼夜里,一个小时行15度,两个小时行30度,也就是说一个时辰北斗星变化为30度的角,十二个时辰北斗星自己在一昼夜里角度完成三百六十度圆周圈的变化规律。第二天随着北斗天数行一度的变化,为基点又天如一昼夜的圆周圈规律变化旋转。所以每一天一昼夜里的每个时辰其北斗星所指向都是不一样的。(如图十)
. b0 M. w" S+ m
! G6 N( {5 S/ P% E# |6 P
(图十)
; ~1 D! v8 R' r  G* R, @' j4 v
        古因北斗七星跟天侯四季春夏秋冬月份在天文历法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变化关系,古圣贤人观天识地总结出了斗柄指向与寒来暑往季节的变迁生产了历法起始的重要依据。自古有歌: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更从的是从古而今各朝各时期历法诸书记载详细历法的起源与丰富的历法学术常识,认我们更能对北斗星与天侯四季变化规律有一定的了解,更对天文历法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认识。- e6 O0 b* g  M1 v- B8 [' X7 o% h
        吴建华结合自然科学研的相关文章及紫金台相关文献列下北斗星斗柄斗杓一昼夜运行时间图如下:(图十一)
北斗七星斗柄斗杓十二月份每月一昼夜十二时辰指向方位图
! Y# r8 E7 I5 p

/ B) a3 k/ c# O
图十一已隐藏请弟子到杨公风水专业论坛查看
* n/ }' M3 Y9 x& N" I3 s  m1 `+ `3 Y

9 }' I' U, @6 w& _: g1 A) P        从上面讲述的北斗星年月日时的变化规律后,我们向天文学历法及地学风水涉及天文二十八星宿躔度等相关学术运用更向前迈进一步。了解了北斗星规律后,我们知道了冬至与夏至关系天文历法非常重要的节气点,其中更关系赤道、北极及日月旋转的规律及月亮望朔的变化规律,那么下节应从冬至与夏至论点进行讲述。
8 Q- w& U9 |' f+ C1 d- S! [. x: {
8 S$ A9 q/ N) y# J/ l
关于冬至与夏至自古而今的天文地理历法学术论点$ F8 Z0 X1 B& l5 x$ P0 Z
(原创文:吴建华)

' M  L  H$ @/ g$ U& ]/ o
(说明:其中引用中国自然科学院的一些文献、天文科学测量数据作说明)

. Y0 L: `: H1 V: B0 J        我们要了解运用诠辨地理风水中的一些学术论点及涉及天文日月星宿及二十八宿躔度的学术,那么就应先了解自古而的天文历法学对天侯天天气起始进行分析与佐证,关系着天文历法重要两个节点无非是冬至与夏至了,所以从冬至说起,首先要对冬至的冬至点位置的天文学进行了解。冬至点的位置,其实就是黄道与赤道相交点,其两交点为二分点,黄道上与二分点相距九十度的两点为二至点,不知道大家懂不懂,如果没有一点天文历法学的基础是很难理解的,那么什么是二至点,就是冬至与夏至的两个点。在赤道南的那一个点为冬至点,而在赤道北的那一个点为夏至点。这样说应该大家都明白了一点吧。我还是把图找给大家看下,如下图十二:
& N! w3 o4 f" o

. S5 ]! C. {  z) s0 \& C4 ?
图十二
" [' M/ \9 Z# }2 r
     冬至点为太阳行黄道最低的位置,也是一年之中最寒冷之时,地理学术中也可称为地户。夏至点为太阳行黄道最高位置,也是一年中最热之时,地理学术中也可称为天门。- S$ Q1 C8 f. [" H5 d
     太阳从西北夏至日入点-----北回归线开始右行到东南冬至日出点-----南回归线的旅程,是从夏至到冬至,由秋到冬,为阴道。太阳从东南冬至日出点-----南回归线右行到西北夏至日入点-----北回归线的旅程,是从冬至到夏至,由春到夏,为阳道。太阳夏至点位于二十八宿的奎壁,冬至点位于二十八宿的角轸。一般来回说是以太阳在冬至点的位置为回归年-----即岁的开始与终结,故二十八宿就从角宿始,顺从日月右行的方向排列,而终于轸宿,从而量度日月的行程。(如图十三)。

( R% v4 j+ k" q; D  ]5 @2 g: o! U5 i
% k; S9 v9 u- \" E1 Z' o6 W
图十三

9 f% a+ J8 `5 Y' d5 \        太阳在冬至时刻沿黄道运行至了冬至点,故古代称冬至点位置为冬至日所在。古代天文历法推算日月五星位置是以冬至点为起算点,测定冬至点的位置是我国古代天文观测的重要课题。冬至点的位置是用“入某宿度”来表示,当然地学风水二十八宿所占居周天三百六十度中的踱度日行月行直到回归点,也是由冬至点的位置“入某宿度”作为踱度的开始,所以相对于地学风水二十八宿天星星辰踱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知道躔度点,及日行月行,就更好去理解运用二十四节气应于二十四山及对应于天星二十八宿三百六十度运行的规律,所有涉及天侯变化躔度及到山到向的学术运用都能一通百通,这是指有大量实践操作经验及丰富学识的地学人,如果实践操作经验少及学识薄的人自然做不到一通百通的学术运用感悟。9 d. W+ {# d4 L& ?: v. g
        在我国古代天文测量两至的方法,起初采用赤道坐标,因此“某宿某度”是指沿赤道度量的冬至点的宿度。大约是从西汉末、东汉初开始,由于浑天说的发展,天文测量开始有使用黄道坐标的情况,这时冬至点的位置又多了一种沿黄道度量的宿度,即黄道宿度。根据上图黄道与赤道的关系,我们不难看出,黄道赤道之间是存在着转轴斜角的角度,这个我还是放到第三节去讲吧,涉及到现在风水界所争议的磁偏角。) I# `% U4 G  C, C% I
        黄道作为天文坐标系的基本圈,就有一些基本要素的测量。我写的《公历与农历的发展历史》、《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与历史的发展》学术文章中已详细提到古代天文历法测量的一些方法。在战国时代的四分历都是把冬至定在??初度,这个数值到西汉制定《太初历》、《三统历》时仍被采用,但冬至点由于岁差的原因是在星空中缓慢西移的速度不是完全一致而导致的,太初改历时的冬至点实际上巳不在??初度,而是西退至斗宿之内。有些文献说西汉太初改历的冬至点位置在斗???度,这当时在二十八宿古度系统下说话的,二十八宿古度系统以斗宿为???度,斗???度即为???初。其中古代历书《尚书纬考灵曜》所谓“斗???度无余分”就是为了表达天文历法这个冬至点位置的意思。
$ x$ B/ o3 ~! x$ G4 v        东汉时定冬至在斗???之四分之一度,所谓的“斗???度无余分”有本质的不同,这是在太初改历期间定的二十八宿也是现在我们所用的历度体系下说话的。这时斗宿距度改动,距度变为???之四分之一度。所以斗???之四分之一应在???初西五度。那么,冬至点位置实际测量情况又是怎么操作的,在西汉时是用昏旦中星法测量出来的,我写的《公历与农历的发展历史》、《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与历史的发展》也提到这些测量方法,即根据昏旦中星的宿度推定冬至的位置。我们从古代天文历法的相关文献中找一找相关记载,《汉书 天文专》记载:“日行不可指而知也,故以二至、二分之星为侯。日东行,星西转。冬至昏,奎八度中;夏至,氐十三度中;春分,柳一度中;秋分,??三度七分中。此其正行也。”这是昏中星观测记录测量学术规律点,据此就可以推算冬至点的位置,而推算两至所需条件有二个:一个是要有周天二十八宿的距度,一是要知道“昏明时刻”,即日出、日落前后多少刻为所谓的旦昏。二十八宿距度在汉太初改历以前就有“古度”记载,太初改历时又有测量,故不成问题。2 V. ~) D, Z: ^3 m
        至于昏旦时刻怎么确定呢,大体上是秦汉以前采用三刻,汉代开始改三刻为二刻半。由于汉代处于天文历法转变时期,可能有用三刻和二刻半二种昏旦时刻都是有可能采用的。汉代文献多有提到昏旦各三刻说法,如蔡邕《月令章句》称:“日入后漏三刻为昏,日出前漏三刻为明,星辰可见之时也。”“星见为夜,日入后三刻,日出前三刻皆属夜”。所以昏旦时刻秋三刻。《汉书 律历志》中的二十八宿今度,即可根据《汉书 天文心》中记载的二分、二至时昏中星度分别推得冬至点宿度的四个数值如下:, E" X. _- Z6 z
        冬至昏,奎度中,-----为冬至在斗十九度。
' c; j' R6 G4 U0 X! d        夏至,氐十三度中,-----夏至在井二十九度,-----冬至在斗二十四度。
6 U8 ]! ^% R: p" U        春分,柳一度中春,-----春分在数初,-----冬至在斗二十四度。  d7 P1 J3 J; r6 ~! f; p
        秋分,牵牛三度七分中-----秋分在角三度-----冬至在斗十八度。
1 H1 B1 _$ l/ P" \        平均起来,冬至点在斗二十一点二五度。- O: r4 P1 V, i( ?- h1 V
        在西汉时的昏中星实测,已表明冬至点已不在???初,而在斗???度左右,这是相当准的。但《太初历》、《三统历》仍用???初,原因是对测量冬至点位置的精度还没有多大把握,历家不敢轻易否定古值。; ^2 p' ]# a! `/ D" \. Y
        上述用昏中星推算的冬至点位置,取决于昏时时刻,二分、二至时昏中星推算得至的冬至点位置又各不相同,其实刘歆在《三统历》中仍以冬至在??初,但他同时已经意识到冬至点的变动,说经过一元之后,日月五星“进退于???之前四度五分”。这实际上也承认了冬至点已不在??初。: o' z: A' d6 @8 @
         直到东汉元和二年节梵编《四分历》把冬至位置改到斗???度又四分之一,这个数值与当时的实际位置还偏东约两度,相当于西汉末时的冬至点位置,但是比起??初来说准确多了,当时对岁差理论没有计算不是太精确,而二分、二至时昏旦中星测量本来就有昏明时刻,太阳运动不均匀性等不定因素,用昏旦中星法测星的冬至点宿度是不太准,所以东汉初时认定西汉末的测量数值是极为可能的。: Z6 X6 K2 I6 T/ _, Y
        让我们来看看各朝代历法记载:《续汉书 律历专》中记载诸家论历都以为冬至点应在斗???度四分之一,或略去斗分称???度。而以“贾逵论历”讨论昨最详细,其中说到冬至点位置的有以下诸条:6 V7 g2 G1 L* P8 I* }
        一:《太初历》冬至日在???初者,牵牛中星也。古黄帝、夏、殷、周、鲁冬至日在建星,建星即今斗星也。《太初历》斗???度三百八十五分,???度。按行事史官注, 冬、夏至日常不及《太初历》五度,冬至日在斗???度四分度之一。
6 @, X) ~$ w  D! g; G% Y        二:《石氏星经》曰:黄道规???初直斗二十度,去极百一十五度。于赤道,斗???度也。
" n4 R/ y' o) C* M) N2 i        三:《四分法》与行事侯注天度相应。《尚书考灵曜》:“斗???度,无余分,冬至在???所起。”又编诉等据今日所在未至???中星五度,于斗???度四分一,与《考灵畅销书》相近,即以明事。
7 z7 `! l+ H! K( T3 U5 Z; K         四:元和二年公元85年,八月,诏书曰:“石不可离”,令两侯,上得算多者,太史令玄等侯元和二年至永元元年,五岁中课日行及冬至,斗???度四分一,合古历建星《考灵曜》日所起,其星间距度纺织厂如石错故事。他术以为冬至日在???初者,自此遂黜也。
4 ~; @" k0 H1 D. [% _2 L        五:《春秋保乾图》曰:三百年斗历改宪。史官用太初邓平术,有余一分,在三百之域,行度转差,浸以谬错,璇玑不正,文象不稽。冬至之日日在斗???度,而历以为???中星。
( H# C2 Y, g" L3 y) |所以此种情况说明《后汉四分历》选定的冬至点位置是当时一致认同的。2 S. @1 ]! x& O5 R9 ?' a2 r: A
        测量法中,黄赤交角就是黄道与赤道相交有一个倾角,天文学叫黄赤交角,在我国古代以两种形式测量:一种是圭表景长(即影长)。一种是黄道在冬、夏至点时去极度。黄赤交角的值可以从冬、夏至的景长推算出来,《周髀》记述冬至8尺表景长一丈三尺五寸,夏至表景长一尺六寸,而黄赤交角为二十四点三八度。现代天文推算黄赤实际数据应为二十四点零七度,两者相差不大,这说明《周髀》对黄道有正确的认识。
( Z/ I9 p2 s. a: a        我们知道其测量冬至夏至两点古代的方法及天文历法学术记载演变的律规后,就更应去了解一下二十八宿黄道距度的跟黄道赤道的关系及周天三百六十度的分布。二十八宿黄道距度,也就是指二十八宿黄道各星宿之间所占的距离数值是多少的问题了,随着从古而今,直到清代,冬至夏至天文历法的不断完善,从上文已很清楚其发展过程及历法更新调整都是为了符合自然黄道与赤道运行的规律完全重合而制定的。' A" [: Y. k* k" A% C* K: P: B
        从自古的历法与天文台可以知道,日月是循黄道运行的,如果以赤道度量月行,测理值就和月亮实际沿黄道的运行是有差异的,因此,起初人们没有认识到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认为日月运行尤其是月行不均匀是由测量方法造成的假象,因而提出要沿黄道度量日月运行而得出相应的天文数据及学术论点。直到贾逵在其《论历》中提到,在他之前有傅安等人用黄道度量日月行度,以推得弦、望时刻就比较准;而史官用赤道度星日月行度,测量结果就与日月实际运行不同并存在误差,天文及历法据以推得的弦、望时刻与实际情况差一日以上,因此就认为是“日却缩退行”而引起的。# i* X' n$ \. l- W
        而贾逵认为傅安的做法是正确的,只要用黄道度量日月运行的规律所得到的度量天文数据,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他肯定《五纪论》中说法:“日月循黄道,南至??,北至??,率日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七。因黄赤道倾斜相交,造成了斗、???、东井、???,赤道得十五,而黄道得十三度半;行东壁、奎、娄、轸、亢,赤道七度,黄道八度”这种情况。正是黄赤道投影造成的现象,贾逵明确地说:“黄道值???,出赤道南二十五度,其直东井、???,出赤道北地十五度。赤道者为中天,去极俱九十度,非日月道,而以遥准度日月,失其实行故也。”
/ o' H7 D& \4 K9 p% x0 B; g) O9 K        黄道度量日月弦望,结果比用赤道度星更准,与天相合。于是在公元九十二年永元四年,古代历法贾逵提出黄道度量日月运行必需用黄道度量二十八宿距度。直到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造太史黄道铜仪,黄道环上的二十八宿距度是“以角为十三度、亢十、氐十六、房五、心五、尾十八、箕十、斗二十四度四分度之一、牵牛七、须女十一、虚十、危十六、营室十八、东壁十、奎十七、娄十二、胃十五、昂十二、毕十六、觜三、参八、东井三十、舆鬼四、柳十四、星七、张十七、翼十九、轸十八,来分起二十八宿距度的”。,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冬至在斗十九度四分度之一。黄道距度“原值”都是据《续汉书 律历》计算值按岁差理论反推公元一百年得到的值,由于距度是相邻两宿星的赤经差或黄道经差,其误差为零点以下之度,基本误差很少很少,所以受岁差影响微乎其微。几百年中变化都可以忽略不计。我国古代黄道距度与黄道内外度,在清朝早已证明黄道距度是指“极黄经度”也就是我国古代特殊的黄道坐标,而这个二十八宿距度与天相合,一直沿用于今。+ Y8 H# M. g  m- h3 q7 @
        从上述引用部分现代天文台及中国自然科学院的文献,并引用古代历法改动的法则,已经让我们明确的知道其冬至与夏至的测量方法其实就是为了得到每年天体星辰运行的准确性,从而更精确的确定每年的冬至与夏至起始时刻。也就是说,现在的每年的历法及推演出来的二十四节气特别二至的起始点已经经过天文台进行测量得出来了,那么我们没有必要再去测量一趟已经用现代更科学的方法测量出来的冬夏二至起始于何月何日何时何分及秒。二十八宿宿距已与天相合而居周天三百六十度,各星宿宿度所占居的度数值已经确定,我们也没有必要再去画蛇添足去计算已与天相合的二十八宿宿距。那么在现在地理风水躔度的学术运用上来说,虽然宿距已固定,但躔度因冬至夏至二至在每一年及未来的每一年运行变化的不一样,自然躔度因二至的变化也在变化,比如今年冬至为十月初十中午十二点三分二十五秒,那么二十八宿宿距分居所占的周天三百六十度是固定的,而因今年冬至交起于十月初十中午十二点三分二十五秒,那么依天侯日月星宿二十八宿日行几分几度的学术就可以知道其开始推排的起始点,那么每一年的二十八宿躔及行度自然就变活了。明年冬至为十月十三下午五点十三分五十秒,那么,明年二十八宿星宿躔度起始点自然就是从明年冬至为十月十三下午五点十三分五十秒开始,而依地学论天侯二十八宿天星躔度行度来论,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七,就可以详细算出二十八宿天文台历每年运行的数值。
! Y. u/ P; O) }1 q' I        现今,人们研究地学风水,往往都说以前的罗盘注标的二十八宿宿距所占的周天度数是以前的事情,现在因岁差罗盘上注标的二十八宿都有变化,其实上面已讲过了宿距的确定为了与天相合,合后而可分占周天,这是固定的,唯随天文历法而变活,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测二至,每年二至已非常精准,只要把固定的二十八宿安上去就活了,就变成每年星宿踱度的活盘。# J- C5 v5 K5 h
        可见现今的人们对于研究地学躔度的点根本就没有找到,为什么呢,他们不明白历法最终目的是为什么,更以为宿距占居周天度数之后随着岁差都会变化,没有历法常识或学理薄弱非常容易理解错的。知道了二十八宿躔度自然每年台历对于躔度都可以在编写历书里算出来。那么就会通透风水地学学术里躔度学术的运用了。- W) n" y7 \% h( ?6 w
黄道与赤道坐标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磁偏角

+ k' m4 C  F0 w        黄道坐标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实际上属于天球坐标系。在地球上夜观天象,以观测点为原点,无穷大为半径建立天球,就可以得到星体的球坐标,用以确定方位,天体(太阳,月亮)的黄道经纬度坐标点是否以地球为中心?如果不是,会有地球自身黄道经纬度的坐标点吗?答案是是的。黄道坐标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实际上属于天球坐标系。在地球上夜观天象,以观测点为原点,无穷大为半径建立天球,就可以得到星体的球坐标,用以确定方位,在一定时期内,古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其他的星球都环绕着地球而运行的学说,包含太阳在内的全部天体大约每天绕地球公转一周。而科技和观测手段的不断发展,大大拓展了人类的认知水准,前文我已涉及了黄道坐标与赤道之间的关系。如图十六。
. R% H8 y+ t4 e' m9 ?4 F# h
4 u( `. P! }& T2 I
图十六

, q+ [( o, a! w        赤道所在平面分为两个空间,分别为南天球和北天球,这个现今科学及经纬度已非常准确与明了,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找到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和南极,可以量化各种物体的方向,建构出各种天体坐标系统。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旋转,所以我们就把天体看成是自东向西旋转。所有的天体都以一个极点为中心,以相同的时间由东向西转动。因此大多数恒星会由东方升起,通过南北向的子午线跨过中天,然后在西方没入。如图十七
! p7 B$ \2 h' r2 S

9 r% [5 m1 c3 j& f- Q3 g

2 m4 k) e+ E. m  r# ]图十七

9 S# O$ b4 T& R3 b$ u2 w7 f; C        地球在一个半径相对细小,以地球为基础的天体中旋转的动画,太阳在天体上每天移动约1度,一年移动一周,这称之为太阳周年运动,太阳中心在天球上视运动的轨迹构成黄道。黄道是黄道坐标系的基准。黄道所在的平面,和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共面,称为黄道面。更明确的说,黄道是天球与黄道面形成的交集圆。如图十八。
! l$ b* N: O0 {
  k* C) s8 {+ C/ L2 Q# v
图十八
) F. ^5 G, G' R3 X( t6 r7 P7 }3 v
        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公转平面并不垂直,因此,黄道面和地球赤道面并不重合,而是有大约23.5度的夹角,通常被称为黄赤交角。把赤道投影到天体上得到天体赤道,天体赤道与黄道的两个交点被称为昼夜平分点。一年之中,太阳沿着黄道运动的过程中会两次穿过天体赤道。太阳由南向北穿过天体赤道的点被称为春分点,由北向南穿过的点被称为秋分点。前文已对冬至与夏至有了更详细理解,而春分点与秋分点自然通过天体的赤道与黄道运行也可以得出来。0 b2 b0 V- @# ]) d# y
        太阳系的大多数天体几乎在同一个平面内围绕太阳转动,主要天体的轨道平面与黄道面的夹角都在6度以内。因此,从地面上看,太阳系的大多数天体都非常靠近黄道。如图十九。

) Y2 P% K- F& ~
% [9 z6 A& v& q4 b) j
图十九:黄道平面侧视图

3 B! x8 w# S, [7 p1 P% E( G        由黄道发展出的另外一个概念是黄道带,指的是在黄道上的星座组成的环带。黄道带不仅是太阳每年在天球上运行的路径,月球和行星的路径也大略都在黄道的附近,因此也全部都在黄道带内。如图二十。

7 M2 H4 C; E! E, \- b2 p
图二十:1994年克莱门特航天器拍摄的月球探测图片里能很好的观察到黄道平面

) i: h6 \; p( s, t5 M3 w  U        在古罗马时代已经有黄道带的概念了,这是继承自希腊天文学,并可追溯至古巴比伦时期的概念,古巴比伦天文学家大约在公元前1千年左右,将黄道带人为的均分为十二个相等的区域,创造了已知的第一个天球坐标系统,或是更具体的说是一个黄道坐标系统。这十二个区域,我国古代文明中,太阳的轨迹把黄道分作四段,每个季度一段,即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而太阴(月亮)的轨迹把黄道分作28段,每天一段,即二十八宿;然后结合太阳和太阴的划分,每一象被分作七宿,这七宿分别对应阴阳金木水火土七大行星。如图二十一。
$ g8 G9 l0 T2 Z7 Q$ l8 Y
: I2 w& \0 M  b8 N2 o: P/ t
图二十一

) w5 h% `  _% u- \/ D2 ]        西方文明中,把黄道均分作十二段,每月一段,每段一个星座,一共十二个星座。传统的黄道十二星座在大约公元前1000年就已成型。其中有些星座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更早的时代,像双子座,来自"伟大的双生子,巨蟹座来自"淡水小龙虾"等。在占星术中,黄道带也被人为划分为十二个均等区域(与实际星座位置不一致),也就是黄道十二宫。如图二十二

$ z8 h/ ?9 K) G# n& j# U

  ]9 m: r# }- }: ]: ~/ I- H
图二十二
: f4 N" }) }5 {- n* ]6 `
        十二星座和十二宫早期接近。古巴比伦历法依据公元前7世纪的星座分配给每个月,以太阳在春分点的月份为起点,在当时的星座是白羊座。即使现在的春分点已经因为地球绕日轨道的岁差从白羊座移开了,但是占星符号的第一宫仍然称为"白羊宫"。可以看到,占星术的黄道十二星宫,是一种使用“星座”标订位置,从地球与太阳相对位置变化,观察太阳系星体运行而产生的相互影响,来占卜人类命运和性格如何受其影响的“科学”。如图二十三。

6 H) [) e6 O; i5 w  ?, c( q

9 W7 {& G: H0 b+ M7 P
图二十三
. U; D  p' z6 I) ~& r  g
        黄道十二宫对应的黄道四象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指的是天球上黄道和天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官。又称二十八舍。“宿”、“舍”可以表示住宿、旅居的处所,在此指的是日月星辰的住所。二十八宿并不是简单地将黄道和赤道附近平均分成二十八份。实际上,每一宿所占的跨度的差别非常之大。这么做的目的是选择二十八颗星作为标准点,由此建立一个完整的周天星座坐标体系,用来比较和计算赤经的标准星称为“距星”,共计二十八颗,其所属的星座就是二十八宿。最后就有了如前文所说的二十八宿宿距分居周天。二十八宿体系以赤道坐标系统为基础,但所选择的二十八宿大约只有一半接近赤道,另一半则接近黄道。距星一般以“某宿一”命名。明清时期,调整了一些距星,出现了某宿二、某宿三等现在距星名称。“某”共有二十八种,小朋友熟悉的大约有,女(女土蝠,秦桧之妻),奎(奎木狼,黄袍怪),昴(昴日鸡)等等……(图二十四、图二十五)。
$ ]% v% d0 r6 ?: z/ h

& K! D, |# ?. j; D0 ^
图二十四
/ P& O) X9 R. A  [0 ~, f杨盘
8 B3 W9 g* F/ t* u1 c* o6 k" u图二十五

9 s, S" C' D2 c* H        磁偏角是指地球表面任一点的磁子午圈地理子午圈的夹角。因指南针、磁罗盘是测定磁偏角最简单的装置,所以磁偏角的发现和测定的历史也很早。1702年,英国埃德蒙多·哈雷发表了第一幅大西洋磁偏角等值线图。根据规定,磁针指北极N向东偏则磁偏角为正,向西偏则磁偏角为负。磁偏角是指磁针静止时,所指 的北方与真正北方的夹角。我国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完全重合,存在磁偏角。那么古代早早就知道磁偏角的存在,在制造罗盘及标注罗盘上的各种数据自然都会考虑到调合磁偏角的问题,所以现代的人们还有必要再以磁偏角去争议罗盘因磁偏角的问题而存在差错,如果自己没有经历过真实的实践操作经验去证,那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最好不要过多表达与发表自己的对学术的看法。我是湖南凤凰人,我曾用同一个罗盘最北达到黑龙江吉林一带,最西到过云南屏边地区,又去过北京西华山一带、山西太原一带、山东烟台及烟台海边月亮湾、浙江福建沿路沿海大中小城市及农村,广东各大中城市及农村,广西每个市县及农村全部去过,内陆的湖南、湖北、贵州、四川、重庆、江西、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山西、浙江、福建、山东等等内陆地区都去应别人邀请帮别人操作过风水及断验过非常多的阴阳宅风水,用同一个罗盘,同一种学术,测量方法及眼法为同一个人,其对上述各地进行阴阳宅风水断验及操作阴阳风水都没有出现误差与失误,如果罗盘因磁偏角的存在,而古代制造罗盘时,没有考虑过磁偏角问题存在,并没有在罗盘上进行合理调整。! F0 ?$ F! ^: g; V  R+ f$ L, W4 d: U
        用同一个罗盘在黑龙江吉林一带测量断验丁山癸兼午子三分的阴宅定水口,及用同一个罗盘在云南屏边一带测量断验丁山癸兼午子三分的阴宅定水口就会因地域南北相并几千公里及磁偏角时差的影所得到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我曾在这两地方测量同一山向分金及同水口的定局是完全相同的,而符合现实两地东家吉凶应验。另外在全国各地这样不同地域用同一个罗盘及遇到相同的山向分金同来去水的案例也是非常多,如果考虑到南北东西磁偏角的问题及时差的问题,那么,用同一个罗盘在不同的地域遇到相同的坐向分金来去自然因磁偏角及时差的不同左右着罗盘工具测量的数据,自然在起局断验上有误差,从近二十年来多年行走于全国各地的风水操作中,上已万计的实践操作阴阳宅风水及断验阴阳宅和所出没有计算数量的日课,用同一个罗盘都没有受到网络上及学术界上所说的磁偏角及时差的影响。那么直接证了什么呢?一种是依着自己对磁偏角及时差的理论坐在桌案上去谈论风水学术运用,而另一种是用二十年时间走偏中国东南西北各地区用同一个罗盘实践操作证实了磁偏角及时差是否对真实阴阳宅风水吉凶有左右,到底依哪种结论为依据,我想大家应该也想得出来,也不必在我再说了。+ X  u  B: a2 ?0 R' t8 `& l3 Y/ Q
引用网上对运气学的天門地戶一說进行讲述
( \1 f; S( H- y4 H5 v3 B8 ?(说明因为涉及前面我跟大家讲的日月星辰天体运行)

2 Q: K# G; x- C- S7 v' C6 G: u        對於“天門地戶說”的解釋,王冰說:“戊土屬乾,己土屬巽。
0 C' B1 J  y2 P( B$ |( a# Q( }         《遁甲經》曰:六戊為天門,六己為地戶,晨暮占雨,以西北,東南,義取此。雨為土用,濕氣主之,故此占焉”。指出西北奎壁二宿乾位戊為天門,東南角軫二宿巽位己為地戶。這一說法可能源於《易緯》。 《乾鑿度》說:“乾為天門,巽為地戶。”《河圖括地象》說:“天不足西北,地不足東南,西北為天門,東南為地戶,天門無上,地戶無下”。明張景嶽說,天門為春分,地戶為秋分,後世學者多宗之。 近年來有人提出天門為立春點,地戶立秋點的觀點。其實這兩種觀點都是可商探的,他們沒有理解戊己分的真正來源,又為什麼叫天門地戶?
& W5 ~6 r# b2 F8 l         我們從太陽納子圈得知,西北乾位是夏至日入處,東南巽位是冬至日出處,所以天門應為夏至點,地戶應為冬至點。冬至點太陽行黃道最低位置,故曰地戶。夏至點太陽行黃道最高位置,故曰天門。. U3 J0 C/ [( w" L/ x% f5 T% x
        太陽從西北夏至日入點——北回歸線開始右行到東南冬至日出點——南回歸線的旅程,是從夏至到冬至,由秋到冬,為陰道。太陽從東南冬至日出點——南回歸線右行到西北夏至日入點——北回歸線的旅程,是從冬至到夏至,由春到夏,為陽道。太陽夏至點位於奎壁,冬至點位於角軫。一般是以太陽在冬至點的位置為回歸年——即歲的開始與終結,故二十八宿就從角宿始,順從日月右行的方向排列,而終於軫宿,從而量度日月的行程。(見2-17圖)。

  d# C6 W5 ]) _( i9 z9 B: l4 @

3 V, c/ L9 S; `. n6 _- \        何謂夏至點為天門,冬至點為地戶呢?因為夏至點天氣最熱,陽極一陰始生,日就陰道,進入雨季,雨下降如門之開,故曰天門。此後天氣有降無升,故曰“天門無上”。冬至點天氣最冷,陰極一陽始生,日就陽道,大地陽氣漸升如門之開,故曰地戶。地氣有升無降,故曰“地戶無下”。而坤位秋分點,秋主刑殺,故稱坤為“鬼門”。艮位春分點,春主生,故稱艮為“人門”。若按地到左旋說,則坤位為人門,艮位為鬼門。/ }; h; z8 Z; {- i" k8 Z
        由黃道坐標系圖看到,太陽夏至點對應北回歸線,在地球的北半球,北屬陽。太陽冬至點對應南回歸線,在地球南半球,南屬陽。即天陽——太陽夏至點對應地陰——北半球,天陰——太陽冬至點對應地陽——南半球。天陽對地陰,天陰對地陽。此南北指地球的南北。不明此,不可言醫與易。: h9 }$ l- G  A! |* S1 O
        《周髀算經》說:“冬至從坎,陽在子,日出巽而入坤,見日光少,故曰寒......夏至從離,陰在午,日出艮而入乾,見日光多,故曰暑”。8 T( `8 [6 f3 ?* ~( }
        這裏的陰陽指天之陰陽,冬至夏至指地氣的冬至夏至,即地氣之陰陽。陽對冬至子,就是天陽對地陰,陰對夏至午,就是天陰對地陽。所以,夏至點戊配後天八卦北坎水,稱坎戊。冬至點己配後天八卦南離火,稱離己。" C: O1 x7 P8 y6 N& z  H. Q$ c
        如是就出現了夏至點與冬至的對應,冬至點與夏至的對應。太陽在冬季到達星宿,而星宿屬夏宮。太陽在夏季到達虛宿,而虛宿屬冬宮。可知冬宮與夏宮的位置發生了對調。' W: Y( ^0 i8 d% K2 B* y) K
        經過冬至日出點巽和夏至日入點乾的太陽周年視運動黃道圈,以戊乾和己巽連線,即天門地戶連線分為兩半部分,為上下半年。另外,還有一個經過冬至日入點坤和夏至日出點艮的黃道圈,《內經》為什麼不講艮位作為戊分,坤位作己分呢?因為《內經》以太陽連續兩次日出的時間間隔為一日,以太陽連續兩次過冬至的時間間隔為一回歸年,《內經》稱作歲。一歲之始當從冬至日的日出算起,夏至日入點為其半。所以《內經》只定黃道圈上的乾位為天門戊分,巽位為地戶己分,沒有艮坤戊己分。乾巽天地門戶之分很重要,凡天人相應之理皆以為基礎,詳見後論。" \7 b& r( v) m
        從日月運行圖可以看出,井宿在冬至日入處,牛宿在夏至日出處。故東漢劉向著的《五記論》中說:“日月循黃道,南至牽牛,北至東井。”此南北指天之南北,非地之南北。《周髀算經》說:“日夏至在東井......日冬至在牽牛。”這裏的夏至,冬至屬地氣,不是夏至點,冬至點。《素問·五常政大論》說:“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涼;地不滿東南,右熱而左溫。......東南方,陽也。陽者,氣精降於下,故右熱而左溫。西北方,陰也。陰者,其精奉於上,故左寒而右涼”8 v. y- C$ b- j. A( O8 N& C
左右指地的方位言,西北之右方是西方,屬秋金,氣涼;西北之左是北方,屬冬水,氣寒。東南之左是東方,屬春木,氣溫;東南之右是南方,屬夏火,氣熱。西北為天門,天陽對地陰。東南為地戶,天陰對地陽。這就是《內經》對天地門戶的論述。+ v- ^* K. v5 e, v' N
        角宿是二十八宿之首,又是青龍之頭,位在辰,大概這就是辰為龍的原因吧!從辰為冬至點——回歸年之首,知歲首起於青龍也。《春秋漢含孳》說:“房心為明堂,天王布政之宮。”房心二宿,古稱大火。大火昏見東方地平線,為什麼為君王開始“布政之宮”?因為房心對應的是立春點,為新一年的開始。這也讓我想起構成史學,考古學與天文學上至今不解的“子巳之謎”。如今解開了冬至點在巽之謎。而巽在天氣巳位,所以古人就把“巳”寫成“子”,使甲骨文中的十二地支中有兩個子或兩個巳。《周易·革卦》載“巳日乃孚”“天地革而四時成”“君子以治曆明時”。如今解開多非本義。孚訓始。《太玄經·戾》:“陽氣孚微,物各乖離而觸其類”。司馬光集注:“卵之始化謂之孚,草之萌甲亦曰孚,然則孚者,物之始化也。”冬至點後一陽始生,萬物始化,故曰孚。《說文》:“孚,卵孚也。從爪,從子”。從子者,天之子時也。天之子時對地之巳時,地之子時對天之巳時,時在冬至,陽氣始生,萬物始化,故曰“巳日乃孚”。
& K# ~3 a: W# a        冬日藏伏,故孚又通伏。冬至為治曆的依據始點,故曰:“君子以治曆明時”,成天地四時。《說文》:“包,象人裹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氣起於子。子,人所生也。男左行三十,女右行二十,俱立於巳。為夫婦,裹。巳為子,十月而生。男起巳至寅,女起巳至申。故男年始寅'女年始申也。”男為陽,女為陰。太陽在冬至點巳時,陰極一陽生,如夫婦,故曰“裹妊於巳,巳為子”。從日月五星視運動天象圖看,陽從子起,左行數三十恰到巳。陰從子起,右行數二十也恰到巳。故曰“男左行三十,女右行二十,俱立於巳。”若從巳起,陽左行十數到寅,陰起始於申。寅者,夏至日出之所,故曰陽始於寅。申者,冬至日人之所,故曰陰始於申。可知“巳為子”是有雙重含義的。“子巳”說出於殷商甲骨文六十干支表中,說明戊己分說可能在殷商已有了。就是說日月五星視運動天象圖可能產生於殷商時代或更遠的年代。因為現代天文學中地球的“進動”說與歲差有關系,又與五運六氣的演變關係密切,故作一簡略介紹。
) D! b0 J, e+ P2 K" S1 F" M        從黃道坐標系可看出,地球除了周日自轉與周年公轉運動之外,還有一個環繞垂直黃道面的軸線,即黃極方向作緩慢的圓錐運動。運動的方向與地球自轉的方向相反,週期約25776年。地球的進動,對於黃道太陽視運動來說,即“日漸差而東”,相對於赤道來說,便是“天漸差而西”。這就是兩分點的歲差。其每年移動的平均速率是50分26秒,每隔71.6年移動1度。我們知道黃赤的交角是23度27分,所以赤極繞黃極運動的圓的直徑,就是黃赤交角的一倍,約為46度54分。又考慮到地球的極移變化,大概其平均直徑約為45度。這是不是黃道圓周八節分的依據呢?徐子評在《中醫天文醫學概論》中說,在商代總是指向大火的鬥柄左行十二次,與取代“日語之會”右行十二辰的歲星,只在辰位和戌位重合,六年一合,稱為六合。鄭軍說,通過月亮升交點與黃道的關係,推算出每過一回歸年,升交點與遠地點之間相距60度。以回歸年週期的參考,以冬至點為升交點和遠地點重合時的始點,則三年後升交點與近地點相會,6年後升交點與遠地點再次重合,地點與第一年的始點相反。即總是在天門地戶處。    P# @, C. V; O
        再讓我想到月體納甲法文什麼說戊己在中屬土?因為月循黃道運行,月行九道,其一為中道,所謂“中道”者,即黃道,一日光道。戊己在黃道上,戊己是黃道的代表,黃為土色,故曰戊己屬土。日月纏黃道,故用離日配己,坎月配戊作代表。現在我將月體納甲與太陽納子分開裝在二十八宿坐標系中,並配上二十四節氣和十二次及對應地區繪成下圖供讀者參考。

5 t0 E+ I4 `. w

5 e# Y$ W+ Y) t7 R5 o: W! C
月之望朔的原因及涉及的地学风水学术运用
' I2 @2 w' y& I6 a5 T
        古代的人们依月之望朔规律发明了历法我写的《公历与农历的发展历史》、《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与历史的发展》有详细历法由来的说明,因对于大自然月亮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都是约27天的缘故,这是由于地球对月之望朔的总结延伸到历法、地理风水、周易等等学术方面上的运用,那么,月之望朔也是我们研究学术起源的一个重要源泉。- i( t+ T# ?( u5 v- i
        月之望朔直接导致月球的潮汐力导致的结果。由于月球潮汐力的存在,地球自转速度也在缓慢的减速,最终会变成跟月球公转周期一致。地球潮汐的形成与月球、太阳的引力作用有很大关系,其中月球的影响更大。* U: ^" r. r2 z/ X8 H5 R
        海水受到万有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共同作用,其合力可称为潮汐力。潮汐力在铅垂方向的分力很小,无法与自身重力抗衡;潮汐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则推动着海水向特定方向运动,从而形成潮汐运动。
& Y( V4 I* y" {1 p        所以看出来了吗?形成潮汐,并不是力在竖直方向上吸海水,而是在水平方向上推海水。那么月球会不会自转,月球不是不自转,而是月球自转的周期与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相同,由此我们只看得到它的一面,原理就是潮汐已锁定。在引力的作用下,由于不是绝对刚体,球体沿引力方向会发生轻微的形变,如图二十六、二十七所示。

) e' o; S( ~- ^- D2 z
   
& @! @5 G7 N6 z- o1 m2 h图二十六               图二十七

0 C4 ]1 Y( _6 }8 Q        很明显的是,如果保持A状态力矩平衡大家相安无事。那么问题来了!若这个形变之后的球体自转稍微快了一点(如B)或慢了一点呢(B反过来)。这样会出现两个力矩。由于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那么远端的力F2的力矩会比F1的力矩要小,所以B会受到顺时针方向的角加速度,趋向于恢复成A状态。刚开始不会被完全锁定,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像月亮那样被完全锁定,造成只看得到一面的现象。" j( |- X8 i; j9 C
        古代由月亮的望朔引申入历法、地学风水学术的运用,从而可以得出由月亮望朔引申到地学学术的这类学术是真实的、实用的,值得我们去学习继承。那么地学这种学术是哪一种学术呢,我们得从月亮望朔的自然规律及以此而延伸运用到地学学术派系来了解。(祖上古书如图二十八)

* v5 B5 T! \2 V9 U0 q6 M6 n
- W0 v1 D2 r: ?7 W# r% j
图二十八
3 T" `2 V) O  n, E5 x% y+ s8 H
        古代地理风水学术名家赖太素留下的地学学术曰:“震庚有峰入云表,英雄将相麾(HUI)三军。”又曰:“阳枢低伏阴枢耸,亦主食禄休疑猜。”又曰:“阳权阴权互相向,有水特朝乃为上,阴阳砂秀入青云,及第为官至卿相,有砂无水亦登科,有水无砂唯富旺。”其地学学术之理源于月亮之望朔象形于周易八卦及二十四方位,而由日月星辰在天成象的方位变化而象形于地理山水方位,后于纳甲之术方位之术而皆应于地理山水纳甲之验,所以纳甲之理,其原流不可不知,纳甲之术运用于地理山水方位的吉凶学术源于日月星辰在天象的变化而得来,所以证明纳甲延伸的学术术理是地理学术的真实学术,二十年来,我曾用纳甲学术对全国所操作过的阴阳宅案例进行对比,确实皆得应验,但也有补之不足之处,这就归于我有丰富的实战案例操作经验对学术的总结了。
( m# y, }1 `3 q7 C8 F# w3 V$ O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唐朝韶州曲江,唐朝开元年间名相,其对地理天文都有深入的研究,其著有多本地学名著留传于世,金、银、铜、铁、铅弹子,地理四弹子广流传于世,但多被后人删节去篇,现在的地理四弹子早已不是清初明代之前的版本,现今的人们学习地理四弹子自然不得其精华所在,更不会运用。而再观北宋初年的静道和尚所留的学术皆在精华学术运用上与张九龄的学术同出一派,明宣德9年公元1434年徐试可(清代沈镐1726)著有《地学》(也称《六圃沈新周先生地学》)、蒋大鸿明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崇祯七年,蒋大鸿才十八岁,其两人皆晚于徐试可数百年之后出生)写的《天机会元》一书收集了当时所有流传于世面的学术于内,也可以直接认为徐试可《天机会元》这本书是集众家学术原本之集合,其书中学识细看深究发现有两大派系,一是双山三合四局学术,一是张九龄静道和尚纳甲类学术,集合诸多学术于内,从唐宋元明皆此两派学识,直到沈新周、蒋大鸿出生及到了中年老年后,三元玄空等等各种学识直接打乱了明中前期中国地学传承的中心轴。. d+ ^$ \4 V) b  v/ m. c
        宋朝吴景鸾留下的《二十四山龙穴砂水向门》从行文学术上跟张九龄、静道和尚及宋廖金精留下的《卦例》学术皆从日月星辰在天成象的变化规律延伸运用于周易八卦二十四位及爻卦变化用于在地成形之龙穴砂水向方位变化上。其它的就不再举例,那么很清楚地理学术的真正源泉了,如杨公写的《天玉经》及之前的《青囊经》等诸,以其日月星辰在天成象而在地成形的天星照地一类的学术为天卦,而在地成形地之龙穴砂水自有的生旺衰死双山三合四局类的学术为地卦,学术的一阳而一阴存在无不道理,得阳而通天侯日月星辰之运行而照印于地得天象星辰先天之气侯运行变化之理,而得阴通地乘生气龙穴砂水生旺衰死运行规律而乘生避死后天成形生死运行之理。也正应对于我二十多年断验操作全国阴阳宅风水得到的学术经验总结:天侯气先行,而地随之后行,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总结出的学术运用于地形其速也,而乘地之生气双山三合四局生旺墓求其地形之本身龙穴砂水生旺之气的学术运用而慢也。一个轮回来一甲子六十之数,以?论之,一???数,日月星辰运行多应于??半,也就是??年内,而地形之山水运行乘地气之生旺运行多应于后??半,也就是后??年内,????数,故为六十甲子,两种学术的运用渗合,其中有些地形皆有打破,这是特殊的地形格局而论的,但从总体来说,日月星辰无不应于???年,而地形之山水乘生气旺衰无不应于???年。
$ y7 J; |4 D8 X" Z# c& o8 x# T0 F8 P
        那以我带大家从最起始的月望朔自然规律而延伸出周易卦爻纳甲及卦例学术进行详细讲解:
7 F2 w" a$ @3 e* J- {        依月亮在每个月三十天运行的自然规律望朔变化,古人观天象而得出演周易卦爻卜的原理源泉。见月亮于十五六望月,全明三阳,俱足象,故为乾象,而乾纳甲属金,乾卦戌时在甲。见月亮于三十初一晦月,纯黑三阴全备,故为坤象,而坤纳乙属土,坤卦卯时在乙。后有而得:
2 ~3 v* c  L0 T- v' q        艮纳丙属土,二十四五之月,二阴下一阳上,象艮卦卯时在丙。
; }8 m- [9 B3 [" ^0 L2 U        巽纳辛属木,十八九之月,一阴下,二阳上,象巽卦卯时在辛。( a- K( q! [% x1 C# d
        震纳庚亥未属木,初三四之月,一阳下二阴上,象震卦戌时在庚,+ {7 T! h' C: ~7 J1 l  Q
        兑纳丁巳丑属金,初八九之月,二阳下一阴上,象兑卦戌时在丁,
$ p9 _9 D$ ^1 m  x4 K& ?4 O! q        离纳壬寅戌属火,离为太阳无消无灭,至尊之卦,施光于月,以变运前六卦者,中爻属阴,故卜易纳己,罗经无己土位,后天居正南乾位,遂以乾所纳之,外卦,天干壬水纳于离。( b+ d# f# g/ X& r& O0 q7 L4 p9 e
        坎纳癸申辰属水,坎为太阴,为月本体,前半月消震兑乾三卦,自无生而为有,后半月灭巽艮坤三卦,自有销而为无,皆坎为之也,中爻属阳,故卜易纳戊,罗经无戊土位,后天居正北坤位,遂以坤所纳之,外卦,天干癸水纳于坎。
: A3 [* s8 `* [6 W. p  S( ?, z4 P        每月合朔后哉生明,自初三至初七日,入观天之时戌时,人仰观天,月明一分,象震卦,在庚方,故震纳庚,是震卦,初九,庚子爻,从坤卦,初六,乙未爻,消出。后依日月星辰之象引于造葬之用课其向于天象,故造葬,坤山乙山,忌用庚日,而庚子尤忌。
. \, X4 T) y3 J1 T

: Q7 X( w, ^8 h+ D& n* C        每月上弦,自初八至十二日,入观天象时戌时,人仰观天月明二分,象兑卦,在丁方,故兑纳丁,是兑卦,九二,丁卯爻,从震卦,初九,庚子爻,六二,庚寅爻,消出,日月星辰之象引于造葬之用课其向于天象,故造葬卯山庚亥未山,忌用丁日,而丁卯尤忌。

- X+ _* @+ R( `* j4 T. N

0 B, `  J' X8 M6 P- w6 J. j8 n        每月将望,自十三至十七日,入观天象时戌时,人仰观天,月光尽明,象乾卦,在甲方,故乾纳甲,是乾卦,九三,甲辰爻,从兑卦,六三,丁丑爻,消出,日月星辰之象引于造葬之用课其向于天象,故造葬兑山丁巳丑山,忌用甲日,而甲辰尤忌。

& p2 z) o& ^0 `2 G2 R
1 |8 J( t2 B9 t9 O- {6 k- @
          每月望后哉生丑,自十八至二十二日,入观天象时日出卯时,人仰观天,月暗一分,象巽卦,在辛方,故巽纳辛,是巽卦,初六,辛丑爻灭去乾卦,初九,甲子爻,日月星辰之象引于造葬之用课其向于天象,故造葬乾山甲山,忌用辛日,而辛丑尤忌。

! k7 I7 p3 Y, P9 N9 h
0 O9 h0 y+ c' c
        每月下弦,自二十三至二十七日,入观天象时日出卯时,人仰观天,月暗二分,象艮卦,在丙方,故艮纳丙,是艮卦,六二,丙午爻,灭去巽卦,九二,辛亥爻,日月星辰之象引于造葬之用课其向于天象,故造葬巽山辛山,忌用丙日,而丙午尤忌。
" [$ T4 B6 s, a: s7 b1 O3 I5 D$ @

( J" d- Z2 _8 e# m% p! g        每月将晦,自二十八至次月初二日,入观天象时日出卯时,人仰观天,月光尽晦,象坤卦,在乙方,故坤纳乙,是坤卦,六三,乙卯爻,灭去艮卦,九三,丙申爻,日月星辰之象引于造葬之用课其向于天象,故造葬艮山丙山,忌用乙日,而乙卯尤忌。
" R. N2 E; A: z
6 y; }" W/ f1 h# e$ b8 ]2 Z% |# `$ ^
        其入观天象时也是分阴阳两时观测,前阴后阳,观天必如古书学术所记载,分毫不差。其以朔到望前用戌时,初三之后到十八在戌,而以望到朔十八到初三用卯时。再公开我家里的祖传古籍及十余代的学术传承中,引用祖古传之法之《太阴晦朔弦望升降图》再对月亮望朔的自然天象延伸运用到杨公风水地学双山四局三合的一个学理进行了解:) O4 n& v' L% R7 i
8 Z1 @- s' d5 f' o) G
吴建华先生祖传古术古籍原绘《太阴晦朔弦望升降图》
. b2 Q& O  h" ], C
  A& M  X( T- p  x9 V* {- h

$ ~! ~9 l0 ~) E7 E        太阴降朔望弦:以甲为地面,乙为太阳,丙丁戊己皆为太阴,如在丙己会太阳,人在地上见其背为朔,即全晦,逢角宿灭没,离太阳前距九十度至丁三宫为弦,人可见其半面太阳在后,太阴在前,光向酉魄向东,逢虚宿灭没。弦后距太阳愈远,光渐满,太阳行一百八十度至戊六宫与太阴相对,人居其间正见其面,故望,逢亢宿灭没(其为观月入观天象戌时与卯时之时从罗盘上对正南北之后观其望在何宿 ),离太阳后九十度至己九宫为下弦,人不能见其面,光彩渐亏,始生魄,半晦半明,太阳在前,太阴在后,光向东,魄向西,逢虚宿灭没,光消全昧,朔前一日名月尽之晦逢娄宿灭没是也。朔后盈,十五望后虚,月尽即太阳空度之轮行至於丙向与太阳后复为朔矣。月离黄赤道升降有斜正焉一宫至斜升正降,月体背西北面向东南,六宫至十一宫行初宫为横升,月体背北面向正南斜正者,以东方出地为升,西方入地为降,此隐见之运也。
0 \, b1 W* _  D' T
周易卦爻与纳甲原理纳卦取义晦朔弦望升降而来' ~7 |9 D2 a/ l/ Q' H
初三晚月见在庚方,象於震卦,故震纳庚。月象如此似於震卦。
& m2 n7 [2 w8 s! [$ _) r% ]! E初八晚月见在丁方,象於兑卦,故兑纳丁。月象潜光似於兑卦。
" t  k; k8 \0 W. T5 W% g十五晚月见在甲方,象於乾卦,故乾纳甲。月象团圆似於乾卦。4 e7 ]1 }& v' {: j) e) o& o
十八早月见在辛方,象於巽卦,故巽纳辛。月象下消似於巽卦。! A1 E( \% y% t& g/ o
廿三早月见在丙方,象於艮卦,故艮纳丙。月象又消似於艮卦。
+ R: \! Q, ~; X( A* S廿九早月见在乙方,象於坤卦,故坤纳乙。月象无光似於坤卦。

+ r* t. c5 m' l" X" y( i

& g/ Q) Y: G6 ]8 M9 G( E
2 T/ A; `; h7 N; b6 n$ I
  @; i* U5 D0 y- A8 C& {
# q6 ]% h, `7 l3 y+ D8 c$ d( Q" e: S* P* ~

. d6 |2 x7 g! s3 u2 H9 {

8 i4 d8 t& W. }        此上为日月星辰天象变化运行而延伸于地学学术运用(包括日课山水龙穴立向兼针)的源泉,而后又由日月星辰天象变化而延伸于地理山水乘龙穴砂水之生气旺衰的学术运用而产生了地理山水双山三合四局的学术源泉。( n' S2 N5 t4 g9 X7 t9 k+ J
        其从乾纳壬对巽纳辛的天象延伸的学术得到地理山水龙穴在地成形的学术:辛壬会而聚辰,同库在辰也。
  F: M8 i- d( @( s/ l, i        其从艮纳丙对坤纳乙的天象延伸的学术得到地理山水龙穴在地成形的学术:乙丙交而趋戌,同库在戌也。
# S3 d8 t% ~' C# P: D        其从震纳庚对兑纳丁的天象延伸的学术得到地理山水龙穴在地成形的学术:斗牛纳丁庚之气,同库在丑。
  W4 g* r' U  p9 E7 h# z        其从乾内卦纳甲对坤外卦纳甲癸的天象延伸的学术得到地理山水龙穴在地成形的学术:金羊收癸甲之灵,同库在未也。
那么双山三合四局学术精要就可以出来:
5 K7 ?' v8 L2 H/ O; n) f- Y
乾纳壬对巽纳辛,辛壬会而聚辰,同库在辰也。
4 Y& J" a4 _8 e3 _  x. f艮纳丙对坤纳乙,乙丙交而趋戌,同库在戌也。" ?% V' Q3 N$ @" b' l3 x; }: S1 F; i
震纳庚对兑纳丁,斗牛纳丁庚之气,同库在丑。
" ^) P  s; z; H* y1 n乾内卦纳甲,对坤外卦纳甲癸,金羊收癸甲之灵,同库在未也。
% F$ v9 S5 R0 M- X; j        故张九龄也对双山三合四局极其重视并与纳甲卦爻相辅而用,如张九龄所出的书中及静道和尚所出的书中同样有记载:“亥卯未、巳酉丑、申子辰、寅午戌支合,乾甲丁、巽庚癸、坤壬乙、艮丙辛干合,用法九九相生循环不巳,即隔八相生内之同宫,娶妻法也,如地支坐亥,从亥数示得九,则喜未水来,以坐下生来水也,从未数卯得九,则喜卯水去,以来水生去水出,从卯数亥得九,则喜坐亥山,以去水反生坐下也,不拘生旺墓三字,此地支三合也,若在天干如坐乾则喜丁来甲去,坐丁则喜甲来乾去,不可混入亥卯未地支之内。造命喜辅山扶命,如火山或火命喜木局生之,火局助之,恶水局克之,土局泄之。
2 R0 D' [& }& w& B        天玉经内云:?兼之龙?兼向,联珠莫相放,?兼之龙后?兼向,排定阴阳算。方如木局乾甲丁天干为阳,为?兼,龙以乾兼亥、甲兼卯、丁兼未也。亥卯未地支为阴,为?兼,龙以亥兼乾、卯兼甲、未兼丁也。乾甲丁龙入首,宜乾甲丁之向兴水合天干联珠法。排定阳中算。若立亥卯未向,收亥卯未水,是?兼龙,立?兼向。阳入阴支之联珠法矣。亥卯未龙入首,宜亥卯未之向,兴水合地支联珠法排定阴中算,若立乾甲丁向,收乾甲丁水,是?兼龙,立??阴入阳干之联珠法矣,木局如此,辨金水火亦然。”
! g1 ~9 H: u/ w( a4 y, J% L1 {        从张九龄行文表达的学术,其实无疑佐证了《天玉经》的学术用法,跟我之前依祖术写的《天玉经》诠辨的学术注解完全符合,更证明了纳甲学术延伸出来的纳甲卦爻静阴静阳合破局为先天之法,而《天玉经》所记载杨公的双山三合天地父母卦的三合??之兼排十二长生阴阳顺逆学术为后天之用,也说明了上文我所说的一以日月星辰变演出的易理纳甲学术为照天侯变化先天之术应于人之前??半,而以日月星辰变演出应于地理山形乘地生气生旺后天之术应于人之后??半的学术是真理。5 y, O- \  v+ A) X3 ]  P
        所以张九龄写的书其把这些学术纳甲易卦爻变静阴静阳及双山三合四局左右旋兼??阴阳顺逆中的联珠之汉编于天盘卷内,而把亥卯未合成木局坤壬乙从之、巳酉丑艮丙辛从之等四局之术编于人盘卷,而又以由周易卦例得出的天干地支十二长生归于山水龙穴生旺编于长生篇,如张九龄长生篇记载:先天艮卦贪狼居亥,故木生在亥(因为贪狼在九星里应于北斗星为木星,居于亥为木星之出生之地)。先天震卦廉贞居寅,故火生寅。先天兑卦武曲居巳,故金长生在巳。先天巽卦巨门居申,故水土长生在申,那么从水土而来,依土生,后天坤以兆(北斗九得在天成形而以先天之卦可循之易理学及学术,故在天象而在地成形,必然应于后天八卦山水方位),其始,到艮而成其终,所以我们在运用学术推男女三元命卦及很多学术起始都以坤艮两卦起爻卦,其原因就是这个道,现在你可观天下诸书及古今前人,又有谁能把这样的道理讲述给在座的读者听呢?唯湖南凤凰古城承祖术十余的的后承践行之人吴建华矣!我不是自大,只是为了表达这些学术原理的悟透,现在的世道抄盗成风,提一提自己也希望大家理解。* b2 K9 q+ N) l. m  S* }) }# A9 p. Q
        原归正转,我本想写论文,想不到都要成为一本书了,到地盘水口盘张九龄详细记载了双山合合四局的四大水口学术记载:“天尺经曰:乙丙交而趋戌,辛壬会而聚辰,丑牛纳庚丁之气,金羊收癸甲之灵。此四大水口,为元刘秉忠承前人之术而出玉尺经,书中论先后天之理甚详明,此之论水口法亦其一端兴杨筠松左右旋四十八局之法相为表里,今将其用法书四图于左以为式云。”从这里所说,那么四大局并非只有一法,自然有二法,那么就说四大局有两个四大局,一为刘秉忠承前术的四大局与先后天之理甚详明,一为杨筠松左右旋四十八局的四大局,其两种四大局相为表里,张九龄书中也透露了天机,四大局有两种,也是有阴阳四大局两种。更证明了前文我说的天象得出天玉经父母卦之兼????旋杨公的四大局,及刘秉忠玉尺经里四大局与先后天之理甚详明的两种四大局的说法。也更证明了我祖上留下的注解《天玉经》《青囊经》部分句已写为论文发表网上的学术是真传的,正宗的。" W0 B2 W! Z. _
        那么我们看一下两种四大局的相为表里的学术原理,引用张氏出的古书记载:“?旋甲卯为?木,当配?火出戌口,为妻兴夫相配。若配庚出丑,配甲出未,配壬出辰,便为路遇之夫,犯阳差病余三局仿此。”吴建华先生注:“此龙兴坐山配水入堂出口也。?旋丙午为?火,当配?木出戌口,为夫兴妻正配,若配辛出辰,配癸出未,配丁出丑,便为路遇之妻,犯阴错病余三局仿此。”张氏之原文又云:“亦龙兴坐山配水入堂出口也。”
1 ?0 q# w7 u" l* `7 f4 l        所以得出两种四大局,而两种四大局内又有左右阴阳之机在内,其刘秉忠承前术四大局符合日月星辰纳甲卦爻天卦先后天的四大局为表,其四局为:“艮至辰俱木龙,??喜水出未为?木,??喜水出戌,为?木。故诗句:艮寅甲卯辰为木龙,??生亥??生午,而墓于戌。巽巳丙午丁未为火龙,?????同墓丑。坤申庚酉辛戌为金龙,左??同墓辰。乾亥壬子癸丑为水龙,左??同墓未。”4 v& f( [! U% @; P+ L1 G' p# X2 v
        其以???杨公天玉经而论的四局为里,其四局为:“辛戌乾亥壬子,为乙木龙,生午旺寅墓戌。癸丑艮寅甲卯,为丁火龙,生酉旺巳,墓丑。丁未坤申庚酉,为癸水龙,生卯旺亥,墓未。乙辰巽巳丙午,为辛金龙,生子旺申,墓辰。”) Z3 w; V- j; A& \. }' m
        讲到这个两个四大局相为表里,我想连学习三合的古今的地理先生们都会直接惊呆不了,因为学识与传承及悟的原因,他们各自为营,几千年来,很难有人真正通透其中的道理,从行文中可见张九龄是明的,只是他这个人通术保而自用,不提及用法,只留于书为他的书服务,根本没一稞为世人着相怕心,唯有当今天我这个吴建华承祖术之十余代集天地人三方面的因素悟透其理才呆呆的写出这样的原理,其实读者放心,要能透这方面的学识,没有经过投师于我学之数十年,所学无非皮毛而矣,一旦有偏差,又误入歧途不能自己拔,我想问大家人的一生又有几个几十年。所以四大局有阴阳两个,数千年来,很少有人公开说明,在此我也不防提一下,阴阳两个四大局,都从真正的《青囊经》而来的,其一为天地父母卦的天卦四大局,一个是天地父母卦的地卦四大局。所以明代蒋公之前正真的《青囊经》序云:“将八干四维加於十二支宫之傍,配合阴阳顺逆分施以阐明,方卦之造化,其作卦用卦,抽换变化之机,细推青囊经自见,兹不述,青囊特为此而发,因经云:能为众卦之父母。故天玉又以此八卦为父母卦。”天玉又以此八卦的“八卦”不是指八个卦位,所指已在《吴建华先生《天玉经》注解诠辨》、《吴建华先生随笔及引用《青囊经》选句诠辨》两篇我写的文章中讲过,在此不重述。
- J: B) j* z* T. o2 H        纳甲之原及双三合四大局已阅图明己,而通书内葬地造房所忌消灭之日,其实也是延用日月星辰天象变化的规律,学术源来亦即明彻,至于天垂象于地的龙穴砂水学术一则由月亮日月星辰望朔规律延伸纳甲卦爻学术用法及月亮日月星辰望朔规律延伸纳甲产生的乘龙穴砂水向生气旺衰的双山三合四局学术,两者学术对于龙穴砂水向的运用应验则如,其两术一象天,二象地,天无地不生,地无天不成,此学术之一大阴阳也。得其阳而无阴者,只识前??半之应验,而得其阴而无阳,光识其后??之验。也正如我当初总结二十多年的学术经验所说的:用其前一术者多应于前??年,而最后归于后一术得其应验结果。当年我总认为只要结果好就行了,最终要到达结果,但我就忽略了其最终的结果是原由于前面的过程而来的,如果只得到好的结果,前面的过程不好,人的一生自然也不是太完美。直至今,在承祖十余代学术的基础下经历二十年全国各地阴阳宅风水断验、操作、择日、布局对学术经验的总结后悟通透古今术理,才明白人的过程从开始到结果要承天得地,不仅要得前??半,也要得后??半。但这样的风水格局人生格局少之又少,所以参之古术,能得此莫不在于福德福缘之人,而我吴建华能悟通其理,也经历这祖上十余代的学术及学术经验的传承加上自己二十余年全国各地数万阴阳宅断验操作的经验总结,更在于我个人的不断努力与谦虚学习辨证术理,所以集天时地利加上人和,自然在学识整理及诠辨上有所建树。) e" Q! a0 O- d% v  B& x/ t; r5 D3 @
下面引用祖上古书记载纳甲学术:

. U+ k, x( s4 u" ?乾龙入首,甲水特潮,或甲砂高拱,壬水壬砂亦然。
+ Z5 {: R7 D& u: H5 C9 s1 o坎龙入首,癸水特潮,或癸砂高拱,此局砂易遇水难。
& T3 S! Y& ]# _( G6 Q' X* N艮龙入首,丙水特潮,或丙砂高拱,。
/ n- R5 @. T& O% E震龙入首,庚水特潮,或庚砂高拱。
  K. J6 g3 ?0 q巽龙入首,辛水特潮,或辛砂高拱。
, u8 |! a5 [& G; l: \离龙入首,壬水特潮,或壬砂高拱。
# d  {( @1 V" ^3 ^. r" s* |% J坤龙入首,乙水特潮,或乙砂高拱,癸水癸砂亦然。
5 y7 S3 ^$ `+ f兑龙入首,丁水特潮,或丁砂高拱。; |* o* @2 F' S
以上八局水潮,名为八归元水,力可催官,至于砂拱,为纳甲官砂,为力最重,催官篇,玉尺经,俱详言之,次之,又如。* _4 S- N9 h* G7 R( P! W6 \
甲龙入首,乾水特潮,或乾砂高拱。$ [9 V& Y1 p& ~3 g( w
乙龙入首,坤水特潮,或坤砂高拱。
# k1 k1 t# U+ w6 ?- V# A; S丙龙入首,艮水特潮,或艮砂高拱。7 `# y- R1 K4 b0 N# h6 i  D
丁巳丑龙入首,兑水特潮,或兑砂高拱。- y5 @& ^; d  q
庚亥未龙入首,震水特潮,或震砂高拱。
1 E+ ?7 r# g% D, D辛龙入首,巽水特潮,或巽砂高拱。
% ^, b0 C" S" \9 K' \壬寅戌龙入首,离水特潮,或离砂高拱,乾砂水同。
, r: I( m1 J- W( P$ @癸申辰龙入首,坎水特潮,或坎砂高拱,坤砂水同。
6 s. m6 |$ k7 [6 e/ l        以上八局,亦为纳甲贵砂,福力与前八局相等,催官玉尺二书,皆发明此义,是不止三合双山一法,而时人止言四水曰,左旋右旋,将何洛纳甲,玉尺经中所言,竟置不讲,何也,再次之者,  c) ?  C7 r0 e+ @& e3 L% [" J
如巽山乾向,甲水特来,庚山甲向,乾水特来,6 ?- f: {7 a* c4 L7 |6 X, e, }
乾山巽向,辛水特来,乙山辛向,巽水特来,
' \0 b1 {$ q; g& L坤山艮向,丙水特来,壬山丙向,艮水特来,
7 G# d1 p$ x' Q: J艮山坤向,乙水特来,辛山乙向,坤水特来,
2 d6 {0 N; R( a  A& ^卯山兑向,丁水特来,癸山丁向,兑水特来,
1 F3 i: Z" X# O& E7 n酉山震向,庚水特来,不能。甲山庚向,卯水特来。不能。
" k2 D4 J8 u0 l3 b) ?+ Q午山坎向,癸水特来,最巧,丁山癸向,子水特来。最巧。
( P( D0 @. j" E+ @/ y, x- V5 b坎山离向,壬水特潮,不能,丙山壬向,离水特来,不能。2 Z6 `8 X4 o% j; i& @
以上八局,可以人力移动者,次于前己。5 ~. t4 y; B6 e! @: ^
  _; F" g3 Q1 ?, R
        严郡河南上九都,百端桥内,卯龙入首,酉水特潮,庚砂高拱,系磊石巷西张宅祖坟,故癸亥生人,甲午选贡,庚子举人,酉水潮,故得女财,动而不凝静,故宦资薄也。卯龙庚砂起,此地龙在本卦,而纳甲砂起者也。如图下。
/ t9 f- W0 I: b9 S9 G9 g

) L6 J! a6 F: J        又严郡西十里埠,仙人仰卧形,系千户所前马,癸龙子砂起。如下图。
/ |6 c. N7 V$ b+ g) `, d

1 u9 q7 b: L9 v7 f) L3 t0 V9 e        宅祖莹,子癸龙入首,用子为食神,先时明季癸丑科发一甲,初仕推官,陛部属未到任而死,康熙癸丑又发一甲,由内阁中书,任云南楚雄府同知,陛武昌知府,未到任而殁于京师,以坤砂巳砂,反背故也,两腮元辰水,向前直流,故财不蓄。后癸丑进士,此地及后尽沈坞下蒋宅祖坟,皆龙在所纳之甲,而本卦砂高拱者也,蒋莹亥龙入首震砂起,图载发下:

5 D' }/ I! o* x6 ?1 t+ J
0 w  a! D" ~1 s+ q
余术不再进行例举,再写下去就太长了太长了。(此文到此而终)

! @; _' |( N: K7 I1 m
; E) c  r9 L+ E. c3 F; r* M' m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杨公风水专业论坛 ( 湘ICP备11011192号-1 )

GMT+8, 2024-11-25 19:43 , Processed in 0.37427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