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途 1 _- ~+ {$ f. Q* p8 K# _
! q: ^7 o/ Z5 [$ _2 F, {
2014年季春,凤凰吴老师去江西丰城、兴国等地为几个相约已久的东家堪舆,我也刚好有一个案件要去兴国办理,征得吴老师同意,我登上了去江西丰城的大巴,与吴老师及邱兄等人会合。
6 q W x" V; _ m( a- r, i3 R 江西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彰显史册。南昌起义革命一枪举旗鏖战耀五洲,井冈山上朱毛两杰吹起燎原星火光华夏。这里一山一水无不透出鲜丽的光彩,正像映山红一样,满山绚烂。( c, D' {0 s" N @1 J8 K+ E6 i, {
缅怀和崇拜的渴望一直在魂牵梦萦,今得以与吴师和师兄弟成行,路途漫漫,开启征程。/ _" b: R9 b% B0 r T
6 R- e! s7 t$ r- m 一、丰城4 a! [2 A% w# ^' j: J! l
9 E4 O& L9 L& ^& m' ?! v 跟随吴师江西行的第一站是在丰城邱兄家里,进门时的一串鞭炮响起,这是主人欢迎我们到来的掌声和鞭策,又是接福到家的喜悦与希望。吴师是第二次来此了,进屋时的仪式还是如此之严谨,我想主人是把梦想、希望与信任都寄托给吴师了。寒暄不久,我们就向预定的山头行进。一路穿过人们春忙的田野,抛到田地的禾苗开始孕育秋的收获,正如吴师之行,寻找招福纳贵的钟灵毓秀之所在,播下希望之种。
# S- D3 h: m9 |' C: H
" Y# A& D& { ]3 N 邱兄说求得一口平安之地足矣,吴师认为地大地小随缘,福人自有福地留,为师的尽其能力谋地,得地则看主家福分了。在勘察邱兄自己地皮上的一处地方时,已有许多被盗古墓的痕迹,吴师说右边一脉疑似有料,确认有的话,胜过此脉了。休息一会,吴师卷了一口凤凰带来的土烟,随着土烟的润喉,吴师初步分析了一下来龙去脉情怀,要弟子自己好好勘察。当我们来到疑似穴位之所,放眼四方,山水有情,气势非凡。吴师说好地就在这里了,要求跟师的弟子自己下盘收山收水定位并推断吉凶。考验来得真快,平日看的书本知识只怕是用不上了,脑袋里一片茫然,我心里打鼓,好在吴师是先考谢师兄。轮到吴师问我意见时,我说出武官,房房好。实在是心中无货,说不出个所以然。吴师随后详细论述此地多少年后发富贵,官至何阶,峦头理气,依据为何。下山途中,吴师再度讲述了邱兄本地人的祖地祸福与得失之理。下午邱兄的一位同学闻讯赶到,一同看了邱兄祖坟,未见良穴,再到邱兄舅舅那边看了一口好地,测了邱兄妹妹和舅舅家的新老几处阴阳宅及改良方案,吴师一路均考察跟师弟子的断验水准和临场处理方法,再由其总结确定,现场学习确实获益良多。
7 u# L4 x: X/ p- X) b. }- ]5 q5 G
# X6 w$ c, \, \$ {- f 当天下午邱兄的同学诚邀吴师就餐住宿,并请师父帮他也勘查一下阴阳宅再去兴国,吴师告诉邱兄同学今晚就住在邱兄家里,明天上午来接我们就行了,看完就直奔兴国住宿,并与兴国的几个东家逐一联系安排后几天的行程,以免兴国东家误期。
/ j: a5 F: b/ |* v+ c( x% D8 U7 T, s2 m5 X' l6 s
第二天清早,我们再到邱兄妹妹家旁边的一处水库边寻龙点穴,在排除一疑似山脉之后,吴师不顾劳累,再次登上另一脉,终于发现气钟之所在,吴师对邱兄说此地点出来了,一定要想办法用上,为师的还想活的久一点,你自己想办法安葬就是。一路下山时,邱兄就讲起这里的故事来了。他说他小时候就看到这几个山头上有探矿队的驻扎,红旗招展山头,最后就只是挖了一条沟就走了。看来邱兄是有所保留的,进山时我就询问过他这里是不是他以前说过的有王侯地,他还否认。看今天师父所调侃的话语,此地卧虎臧龙,非一般之地呀。现有了吴师的现场勘查,邱兄终于可以解开心中的许多谜团了吧。机会与机遇也许就在我们登上龙脉的那一刹那间孕育了,谁又知道先机已被邱兄这个只要一口平安之地的人得到了呢。天机不可泄露,有缘人得来全不费功夫呀。
6 x4 |, R+ j4 A* M$ ]$ H' f7 i6 ~% c! {) j- v
邱兄的母亲在我们临别时为每人准备了一大碗鸡蛋甜汤,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一位老母亲的一番浓浓的情怀。远行的游子,可都记得母亲的唠叨与饭菜。
5 h; B6 E1 D, q" s O4 `/ P2 ~# B 我们快马加鞭来到邱兄的同学那里勘察断验了几处阴阳宅,路过邱兄同学的伯伯家小坐时,吴师寥寥数语验证阳宅绝学,得到了老伯伯的赞许“太准了”,一定要吴师再帮其儿子勘察并设计一下新阳宅的布局,吴师只好现场予以指点,皆大欢喜。邱兄的同学及其伯伯请求吴师多住几天,但吴师行程已定,只得盼望吴师今后一定要再来施福。! l5 A+ K+ t$ o5 S
邱兄的同学送我们每人一盒土特产并驾车一直送我们师徒四人到火车站,傍晚六时,我们登上了去兴国的列车,开始江西行的第二站。! @0 _2 m( H9 Y7 N
' F$ \$ R7 ~- z; z7 o% L X5 S2 Z二、兴国/ N. J* b8 A* j& Y2 I, s; R
s: o, U& [# J6 s O5 s5 a2 H 兴国是全国有名的“将军县”,这片热土上,将星云集,兴国也是风水师的发祥地,这里人文荟萃,历史悠久,闻名天下。随着列车到站,午夜时分,我第一次踏上了这一片传奇、神奇的土地上。出租车行驶在灯光灿烂的大道上,一路上以将军命名的道路、学校、广场一一呈现在我的眼前。我在想等待着吴师的征程又是怎样的一天,明天会有什么样的答案?吴师在火车上说过,无论在哪里都以平常心对待,万里征程,哪有尽头。住下宾馆后,师徒四人又聊了许久才休息。过了一会,吴师又回到我们房间,传授一些风水知识才回房。师父带徒确实不容易,走山辛苦后,还要传授知识,此心可鉴。
. M% U- B# b' _4 K: Z 这一夜如白驹过隙,疲惫的身子尚未得到充分的休息,新的一天又将启程。早上8点,东家小余来到我们住宿的宾馆等候了,我们分坐三辆摩托车直奔东家离县城最近的一处已用的阴地。吴师下盘后,直言此地非真龙穴地。登上后龙岭上,吴师一眼相中其中一脉有疑似穴位,只有200多米远,看看是否结穴。我们顺脉而下,到达刚刚指出的位置上方,见有一造型颇为精美的生基,其左下几米处龙气方停,形成一个自然的平台,前部龙唇圆润,左右护砂有情,堂局宽广,朝山特立,水城回环,罗星林立。吴师下盘后确定龙穴在此,虽发福较慢但福力较大。东家小余的哥哥听到吴师现场论述,满心欢喜,表示此地容易谋求。离开此地后又到小余哥哥的阳宅勘察,随后铁骑奔往小余老家院子,10多公里的山路婉转,途中发现一处好地。将近十一点左右才到达了目的地,吴师就开始逐一勘察东家位于公路边的三处阴地。吴师亲自下盘后立即分析断验,吴师随小余堂弟还去看了一个阳宅,到中午一点多钟才开始吃中餐。饭前小余的父亲与我们相见聊天。得知老父亲已有76岁高龄,也是当地的地理先生,与吴师相谈甚欢。老父亲开门见山询问吴师是何门何派,收山纳水用何法,对已勘察的几处阴宅地有何看法等等,吴师一一道明。谈到其中一地时,老父亲说水出壬子就更好了,吴师也说在现场就这样分析过。聊天中老父亲说了一句“还是十二长生水法最准”,我不知道他是认可这种水法还是对吴师分析断验的认可。从老父亲的聊天中得知他知道多种收山纳水之法。中午饭很是丰盛,小余的堂弟、兄嫂们做了满满的一桌菜招待我们,吴师照例喝了一杯本地酿制的米酒。饭后吴师又把上午看到的那个地形结穴图画出来给老父亲看了,请老父亲有机会去实地参看是否如意。下午2:30左右开始勘察新老阳宅,吴师要求我们跟师弟子自己下盘断验吉凶,并说给东家听。我们三个跟师弟子在小余堂兄弟的两处阳宅逐一下盘并依吴师所教理论写好断验,由邱兄向东家一一解释。吴师不时提醒邱兄如何解释到位,要让东家听明白断验语句的意思。断完此两阳宅后又开始走向东家的一处老阳宅,途中吴师勘察了东家的一处旧坟,来到东家的老阳宅,吴师亲自下盘后,认为此宅收两吉水一凶水朝堂。后又陆续勘察了一处阳宅和一处生基,最后在勘察小余堂弟田地内的一处阴地时,发现了可用之龙穴,吴师现场说明此地结穴原理,建议东家可以将先前有几个有较大问题的祖坟迁葬到此穴。下午五点多我们开始返回县城,路过小余另一堂弟新阳宅时,又提出了调整方法。回到县城时已是日落黄昏了,再帮小余看了其县城的阳宅。这一天,吴师一共勘察了阳宅8处,阴地9处,确实是马不停蹄,辛勤奔波。邱兄开好房间后,东家又在等候我们师徒吃晚餐。晚餐中吴师又总结了一天的断验,细细说与东家三兄弟听。小余热情的封给吴师一个红包,吴师也回了一个红包给小余的小孩。饭后小余跟吴师说想跟着走走山,吴师与后一天的东家小李的商议后予以答应。
4 ^9 \8 D5 O# I' Q! e. w7 r0 w2 d0 W" \1 ?, C
当晚我问吴师,今天面对懂行的东家一路详细断验,是否担心泄露了自己的学术。吴师答:“这是我的一贯作风,不管东家懂不懂风水,都要清楚明白的把学术上的东西讲出来,不能认为别人家懂风水就要保留。”我在想,小余跟随自己的家父肯定学到了不少的风水知识了,但遇到吴师这种不管走到哪里,都在现场分析峦头与理气的师傅,一同走山跟能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友情吧。有道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Z6 F2 D: a1 p# e+ S! x7 l
" |/ X t8 z/ a( _) e( |
在兴国住的第一个晚上,吴师问我们三人,今天这么多的断验,有什么感受,不知与实际情况有无差异,小余那边也没有反馈。虽然走了这么多地方,东家也很热情,但关键的问题还是东家是否满意。我说一天看下来这么多地方,有些阴地是从其他地方刚迁葬来两三年的,师父的断验粗细结合,义理解释得非常清楚,尤其是阳宅断验绝学,只怕是很少有这么详细的断验的。最后所建议的那处穴位,也是老先生在交代小余他们带我们去看的重点。至少现在东家心中有数,采信与否,只能是东家的意愿了。吴师又说“看那个老阳宅时,当时我自己下的盘,因还要爬山看其他地方,没有叫你们现场复盘,东家说他们都在此住过,问我此宅如何。我结合内部布局及外部两吉一凶水,如数据收集无误的话,依我当时的分析是此宅住20-30年必发凶。但该阳宅建成已有30多年,看样子早就不住了,从现在的客观情形分析发凶的时间可能更早,但我又不能违背自己的学术,人为的修改我的断验,那样就会导致我的阳宅学术没有定论。”邱兄说:“小余明天如果跟我们一起走山,再单独询问一下他对今天全部断验的意见就知道准确率了,总体来说,东家没有不满意的任何表现,问一下东家的反馈意见也是学术验证的需要。
1 L7 r) E5 x# A1 a8 F3 Q( [- t& j; R# ^/ M7 ]3 [& J/ ]
三、小李
0 Q# R2 ]' `% P/ _( j, R0 K2 _; I# Q v) p; M; k) N
在兴国的第二个东家是从赣州特意赶回兴国的小李。年轻的小李,刚结婚不久,脸上还透着新婚的喜悦。吴师说小李是2010年就去过凤凰听过授课的,论资排辈,小李还是我的“师兄”。! W; Z7 O' Y) R, H3 K9 L
吴师与我们商量,小李家刚搞了大建设,小李又在今年新年后娶了媳妇,开支可不是小数目,我们就自己租车去他家里吧,不要他承担交通费用,节约一点算一点。但小李说坐公交也是很快,最多半小时就到了,加之早班时分出租车难等,我们就依小李坐公交来到小李的村子里。! L! `+ P" P: ^# I
# N0 G) v3 V7 Y( \* `3 ?" S& C5 D 在小李这边看了的阴阳宅吴师的帖子上已经很详细的讲述过了,这里不再重复。当天上午的太阳火辣辣的,但吴师健步如飞,仔细勘察。途中发现有一旗鼓罗列的好局,穴星饱满,入首短而有力,左右拱卫夹送,风光无限。我请教问吴师此穴在哪,答日在顶。我想看看顶部聚气处是否用过,借故开溜,爬到左砂上瞭望,发现顶部确已葬有几处坟地了。/ G6 i+ u$ _* ?2 ~$ j' z4 o, u/ R6 ]
# i+ L& j, J8 ^: _& G8 U
吃了午饭之后,我们准备返回县城,小李的父亲笑盈盈的拿出四个红包,要强塞给我们。我们,向小李的父亲表明我们跟师学习,已经给东家添加了不少麻烦了,多亏信任才让我们有这个机会,是我们感谢东家,再给我们弟子发红包,确实是受不起的。告别小李,收队回城。吴师后来对我们说,小李父亲是手艺人,懂得出门不易的道理,非常讲究仁礼的。我这次来江西是看重各东家的反复邀请和信任,不是为礼金来的,东家一个礼,无论多少都是礼,我都是无怨无悔的,你们要记住信义值千金。* W! `, T i w/ i7 ]& i- R K X
# H R# a; }" L6 l& {$ y- p0 d% e四、求真之路
$ c b) w7 S$ Z$ O/ e; {' V7 W+ |/ b8 T! N+ q% v- h
从小李家回来时,邱师兄说他与先一天的东家小余交流时,小余说除了老阳宅之外,对其余断验均无异议,就是这个老阳宅断验发凶的时间上有些出入。吴师闻言说:“有点意料之中的意外,但到底是学术上的问题还是收集数据上的误差,怎么能够确定,有无办法?”我们一起听了当时的现场录音,吴师又翻看了资料,仔细回忆当时的下盘情况,最终分析唯有再回现场才能解开谜团。我说回现场不太好,吴师的断验虽然在时间上有出入,但断验必发凶还是符合的。吴师说:“阳宅断验上千例,确有差异的只有两例,只要东家同意我再去复盘,我一定要查个明白,差异到底出在什么地方,这是对学术求真的态度,如果数据还是一样,错了就错了,要敢于担当,不能马马虎虎。”吴师立马打通了小余的电话,小余听明吴师的意思之后,同意返乡复查。吴师与邱兄立即搭乘小余的摩托车出发了。我和谢师兄呆在宾馆焦急在等待,2个小时后,吴师和邱兄返回,邱兄把回到现场的情况说了一下,并把重回现场收集的数据对照阳宅断语抄给了小余,终于查明了昨天断验此宅时出现发凶时间差异的原因,师徒四人都感觉此趟回去再查,验证了学术,不虚此行。我想吴师在4月23日晚上讲阳宅学术时,也是再三提醒弟子学员,学术就是这样的,运用得法得当与否,就看每个人自己的实践运用程度如何了,别无二法。且学且珍惜。
- ]/ V4 i# ~: p0 h# e& ^6 Q! z9 ?0 N! `3 b# ~3 K* y
五、杨大哥预约
8 M. f8 A# w: w. ^9 q6 A6 J
, l; K' m+ V: W( e% @4 A 当晚,杨大哥盛情邀请吴师共进晚餐。原来杨大哥也在风水学术上是有所造诣之人,说起风水易学也是引经据典,眼界宽广,谈吐高雅,接触过赣州的很多风水大师,对吴师也是有很长时间的研究和观察,闻讯吴师来到了兴国,特意从赣州赶回来相见。杨大哥与吴师举杯换盏,相聊甚欢。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杯呀。杨大哥有意再请吴师一定去他家中坐坐深聊。吴师联系了后一天东家的安排后,由于行程紧密,只得答应杨大哥来日方长,日后有机会再聚。我因工作事务需提前离开兴国,告别吴师和两位师兄,只身返回深圳。& Y* l7 V: `: L! D8 s5 p
; o0 ^0 S. P5 o, A. F6 X" W
六、后记
0 @) L7 ?5 w! L$ c6 n: K- U
8 b# L0 Q; p7 y6 u+ \ 跟师江西之行,苦乐与共,耳闻目睹吴师的真才实学和临床断验,但苦于用文字表达不出现场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深邃之意,好在吴师发表的论坛帖子记载详细有序。现场的一言一语无不是对山水的理解与延伸,忘情山水之间,不知疲惫,回味无穷。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无止境,山水亿万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兴国人杰地灵,无不是天地人互存之理。福厚人家假于师手,合天地阴阳之理,贤杰应时而出。一冢一宅,福祸之由,信与不信,山水无语,尤岁月可鉴。易学之途,雄关似铁,路途漫漫,其修远兮。
) g C* |9 y' v b+ v1 V, D侯杰文2014/4/30补记于深圳。
, x& X0 v. Q/ }6 S& W( s# M3 d* H7 X) s8 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