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我回到家里,跟还在世的小爷爷(我爷爷的亲弟弟)聊起祖上风水及祖上从哪而来的事,小爷爷告诉我,说我们在湖南湘西这边的吴氏,不管是苗族还是汉族大多数是从江苏南京、江西莫子园(同音字)迁往长沙,后又从长沙迁往常德,再迁往阮陵,最后迁到湘西乾州、凤凰、花垣及贵州等县。爷爷告诉我说,在八十年代中期,台湾地区和美国、英国的吴氏华人曾来到湘西寻宗,并组织了很多次活动,小爷爷曾在本地各村寨联系吴氏家族后代进行统计,共估有几万户(80年代的数字,凤凰县苗族区域),每一寨子去一个代表到吉首乾州去参加活动。快三十年过去了,小爷爷记不清曾在乾州哪个村寨集会,但他记起大至方位,还记起那寨子有四百多户吴氏后人,那乾州集会的那寨子还有宗祠,小爷爷告诉我说那宗祠有百年历史,倒了又建,都重建很多次了。
今天,我赶往乾州去寻找那个有四百户的吴姓寨子,根据小爷爷集会的模糊记忆,我经过半天的寻找打听,最终找到了这个寨子,三十年过去了,这个寨子已经发展到了五个寨子,从八十年代的四百户增到现今的一千余户。这个寨子的老人把我带到吴氏宗祠,知道我是从凤凰来的,他说便说凤凰那边我们吴氏后代很多的,他们告诉我,每年的冬至那天祀奉祖先时,有从四川、贵州、江西、台、港等很多省的地区都曾有吴氏后人来过。看了吴氏族谱后我才知道在湘西这一片的吴姓后代都是从江苏和江西莫子园(老人们传下来的江西地区古地名)迁来。翻起吴氏家谱字派记载:“、庆、有、正、志、仕、国、朝、庭、延、陵、兴、宏、武、智、广、德、安、文、民、昌、传、永、固、继、承、万、荣”。按道理来讲我这一代排到“文”字辈了,可惜我所在的凤凰县里吴氏家族的后代因解放前已把吴氏族谱丢失,而且我们这里听老人说是大房的后代,乾州那个寨子的吴氏后代是八房的后代,族谱里还记载,吴氏家族在未迁往西地区时,在唐朝年间及明初时期曾由大房收藏《青乌经》书密传,八房族谱记载:"逢元未明初,陈友谅、朱洪武举义灭元,初成功时,各为自己统一而战争,我姬氏圣公,乃嫡陈戚,朱已占南京。姬圣公恐受牵连,乃辞去南京千户职。当此之时南京遇狂风暴雨,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前有童谣云:日将没,凤梧折,姬氏灭,早离南京,姬氏不绝。巷中凤梧已被风雨吹折,乃国破家亡之兆,明太祖对圣公亦有疑忌,我圣公于洪武元年冬月十三日子刻逃出姬家巷四排楼,到江西莫子园唤起大房姬氏大房后人文公、卫公逃至武昌,留少许不愿逃亡姬氏,洪武二年逃到湖南宁乡姬氏统把姬氏恢复春秋国姓吴氏,以恐官吏检查................明太祖未年,我京公得江西莫子园吴氏大房传承秘书《青乌经》等术,择居溪头,宁公居上老,未乐二年分为两大族。而吴氏大房后氏继往西北迁,已入西蜀之地."
现在看到有记载的吴氏族谱我才真正知道我家族以前是从江西莫子园和江苏地区迁来,以前我总在想:为什么我家族九代都是苗族,而苗族又是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那么我祖上的风水学术到底是从哪里传来的,曾听我亲爷爷说我祖上在明未时期曾有考取状元在朝为官的人,可能是他带回汉族人的风水文化到家祖来,今天查到族谱才知道在湘西这边的吴氏家族在以前也是汉族人,而且八房吴氏族谱记载大房藏有《青乌经》等秘本天书,那么说我祖上留传下来的风水学术在唐朝年间就有的,只是现在我们大房这里没有族谱了,而且被苗族同化了,连辈份都分不清了,但祖上记忆及口传还是能记起来是从明未清初时就有风水学术传承至今,当然清初康熙年间的风水古书现在留有原刻印本,这是有证据的,既然明未清初时祖上就留有大量的风水古书,那么在明未清初之前祖上绝对有风水文化传承的,要不然在湘西苗族这块地方,古代一定交通不便,与外界基本没有太多联系,何况文化的学习,苗族连文字都没有又怎样有风水古书秘本留在我祖上,而且从吴氏八房后代族谱那里又有记载大房藏有风水秘本〈青乌经〉等天书,现在我居住在凤凰县,我祖上传下来的风水传承规矩也必需把风水学术传于大房。以前我总以自己是苗族人,今天过去一究才知道我家族曾是汉族,而且祖籍远在江西莫子园、江苏南京等地区,真是没有想到呀。天下真是太小了!!!
[ 本帖最后由 五洲华夏 于 2008-2-16 22:49 编辑 ] |
-
我跟小爷爷的合影(小爷爷已73)
-
吴氏八房后代所修建已有百年吴氏宗祠
-
由内往外看
-
吴氏宗祠绝对经过风水选址,这样的风水很少见
-
朝堂水六曲弯环而来,朝向正踏在这六曲小溪来朝而去
-
左
-
左
-
朝向
-
右
-
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