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2-12 11: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三学聖灯照盘龍,潔池寶塔左景鍾,凌雲殿.月雙聯.子楼望石盤,谁人得此穴必定出三公”
0 U4 @% x7 R% Y, @: t( Q我是金堂县的,上面所指是——三学寺“三学寺位于金堂县城东北六公里之三学山。传说为蜀中八仙之一的李八百三次学道之地。山踞古代通往川北之“阴引道”上。山下的三学隘“唯一径可通人骑,道险且长” (见《金堂县志》。以下引文凡未注出处者均同)扼成都东北门户。
9 T& A9 g( G) D( J! U/ p+ _, j
4 Y6 n5 ~( o( ]+ y5 z( G- V* W; h8 u 三学山上隋唐时即建有上、中、下三寺即法海、普济、广济三寺,总称三学寺。密林藏幽,一里三寺,曲径相通,浑然一体。寺前登山道上还建有古开照寺。诸寺四周竹树掩映,泉壑优美。并有“飞来石”、“佛迹石”、“盘陀石”、“皇姑坟”、“黄犊塔”、“七佛岩”以及李八百炼丹的“栖贤洞”(因洞穴深邃曲折,水滴泉中,酷似琴声,又名琴泉)、李女“妙应真人”修真的“仙女洞”、“仙人井”、赵子龙刷洗座骑的“洗马池”、李阳冰篆刻巨字的“洪都观”和该山独有的奇景“圣灯朝佛”等胜迹。加之唐代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段文昌等人附庸风雅,为山上的“鹦鹉舍利塔”、“支提石塔”等撰文立碑;隋代高僧智炫,唐代高僧悟达国师、鉴源、慧观等均曾来寺讲经巡礼,悟达且请四川著名画家李升在成都大圣慈寺真堂内绘制一堵《汉州三学山图》并为推崇(见宋人黄休复所著《益州名画录》);三学寺内并藏有“碧玉佛笼”、“藕丝袈裟”、“锦字心经”、“贝叶金字涅槃经”等珍贵文物。因而三学寺自唐宋以米即已驰名川西,历代均为文人宴集、仕女游览之胜地。唐代《元和郡县志》、宋代《太平寰宇记》、明代《蜀中名胜记》等书均载有此山。唐五代诗人薛能、王雍、张嫔、杜光庭等都曾游历题咏。《资治通鉴·后唐纪二》亦有“同光三年(925年)九月,蜀主与太后、太妃游青城山……汉州三学山而还”的记载。蜀主太妃即有名的花蕊夫人,留有《汉州三学山看圣灯》一诗。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的“香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叶齐山路狭,花积野坛深。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一诗,更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地描述了此山的美景。历代不少文人墨客在此开龛造像,题词刻碑,留下了珍贵的史料和艺术作品”。/ c# y8 ]2 J, U$ d, d' [ X! p! [3 Z+ C
圣灯“是个村,现在名为天灯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