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风水专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回复: 1

吴建华先生诠释纳甲学术规律的起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建华先生诠释纳甲学术规律的起源
/ W* d6 y- y) L$ C: a$ U8 @' [$ P1 J(原创文:吴建华)

6 K* o; B: I' z$ }

! q; X" Z! x! p: R6 r      世人只知用纳甲,皆不明纳甲的由来与出处。地学风水分为三大主干,其一主干为自然天侯四季替变,其二主干为地利山水峰峦交错,最后三主干为人文生灵吉凶福祸、生荣衰谢,出生死亡。合之三大主干为天地人,分之于杨盘为天地人三大主盘,而象征于事物为天侯四季春夏秋冬、冷暖、雨睛、朝夕,昼夜交替,天侯四季更变,节气轮换。天象天侯气变而地承之,地承而后万物生灵感之,是故天侯交替气交轮换,寒热之气大地承之,故天地人间运转,天盘先动于地盘七点五度,天侯变,冷暖生气流行,昼夜交替,节气变化地而承之,故地迟天盘七点五度,地承天侯,而后地之万物生灵感之,再故地盘先于人盘七点五度,人感之而后,因天侯之变地承之授万物生灵便呈显福祸吉凶,生荣调零,生老病死。
1 @: E/ y, X9 s' a  T; f$ C8 P
4 I  _5 b! M1 a  [
      世之术数自伏义文王起,观天象之变地利之应而创先后天八卦,观天侯日月节气冷暖地利四方之应而得东西南北、五行生克。纳甲之术自上古至今风水地学无不采之,其世人多依术而用,未解术出之源及学理原由,吾虽不材,祖十余代家传,足遍大江南北,对风水地理学理及实操作案例有着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于各种学术根源及运用皆有感悟。今浅见,虽一石击不起千层浪,但投石于易海,能涌起圈圈涟漪也不失给部分观海者增添一些风景,何乐而不为。
: b$ y5 ]5 q3 X+ P, i4 K
      纳甲者,乾纳甲,坤纳乙,艮纳丙,兑纳丁,坎纳癸,离纳壬,震纳庚,巽纳辛。其见古书解多深奥难译,故今以天侯日月晦弦方位浅译,让更多茫茫易海者容易识读与理解。
" `0 w( {7 W! X# Z4 i( i0 v      纳甲之法无非是天侯阴阳生消交变的一种体现,我们从干支正五行来看,乾纳甲,坤纳乙,而甲乙皆为木代表东方属木,艮纳丙,兑纳丁,丙丁皆属火代表南方;坎纳戊,离纳己,戊己皆为土,中央代表土;震纳庚,巽纳辛,庚辛皆属金代表西方;乾纳壬,坤纳癸,壬癸皆属水,代表北方。纳甲者其实就是代表每年一月中的三十日天侯太阳月亮出现的方位及晦望,以一个月三十天内月亮对八卦阴阳的消长生死的一个自然规律。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表示一月中三十天的日月方位。

% }1 F: @) z: h5 m( p8 j) p- ]+ ]      一个月内有三十天,从初三起,晦望交后新月刚起,故初三起升新月,受一阳而授之,其昏之方于西方庚方位,其昏者是指月明的一边指向西庚方,天明日出之时见初三的弯月挂于西方庚的方位用罗盘可以测得出来,故有初三哉生明,而日月错见于庚,而震东日起之时同见月于庚方,月受太阳初生照临之光,故象于震三,因为一阳生,阳弱而阴强,一阳生于上爻,而下两爻为阴,震乃阳生之卦,故震纳庚,此为昼夜日月交替,月亮得阳光照之意。& R, g: g. N: a* {8 _3 i! k! z
      一个月内有三十天,从初八起,弦晦相交,天亮之前月亮见上弦,故初八起月生,受二阳而授之,其昏之方于南方丁的方位,其昏者是指月暗的一边指向南方丁位,天明日出之时见初八的弯月见上弦挂于南方丁的方位用罗盘可以测得出来,故有初八日明满土见(是指在地可见)错见于丁,而日月错见于丁,而兑三况之二阳生见于丁,故兑纳丁。初八日,月象上缺一半,呈现为满弓之象的上弦月,它的上面平如绳,入夜的时候出现在南方丁位,半夜之后消失,用兑纳丁表述(此时月象如同兑卦之象,阳由震初进至二为兑,为月明之半),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月受太阳中生照临之光,故象于兑,因为兑上二爻为阳生,阴爻在下阳强阴弱,二阳生于上,而下一阴爻,兑乃阳强之卦,故兑纳丁,此为昼夜日月交替,月亮得阳光照之意。

5 ^# O' @3 D6 r1 D- U      一个月内有三十天,每个月的十五,晦望相交,月亮全明,故十五为月满之时,到了十五日,月满圆,入夜时出现在东方甲位,黎明时才消失在西方,用乾纳甲表述(乾三爻均为阳,指的是月满圆极明之象,如同乾卦三爻阳极之象),也就是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十五日月形象乾卦,阳道已经达到极点,阳极则生阴,此即其所谓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其七八相加为十五,七八也就是指十五。乾表示十五日的望月,受三阳之光,昏见于东方甲地,如东升之太阳,其昏见于甲地,故见于甲如东升之阳,其全阳也,故象征于乾卦,乾为三阳爻,三乾之三阳生见于甲,故乾纳甲。
$ A; i- f0 d; l. \7 d, H      一个月内有三十天,到十六日时,晦望相交,月晓明,其月最亮,故有十五月亮最圆,而十六月亮最亮,到了十六日,阳开始消退,而被阴统制,即阴进阳退。体现在月象上,就是十六日月亮退现在西方辛位,也就是说十五之日,天亮之时月亮已西落消失,而到了十六天明之后,月亮还在西天边没有落,要略微迟一段时间后才落到地平线下。巽纳辛,指月象由十五满明出现亏虚,此象好比巽卦一阴初生于下。所谓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其晓明之月亏一分,而所亏之昏之一分于辛位,其象巽卦,巽下二阳爻而上一阴爻生,故阳盛而阴始生,故巽纳辛。
9 }9 |, P3 F) V4 E  z( ~+ }
      一个月内三十天,到二十三日时,晦弦相交,月行下弦,其阴旺而阳弱,上二爻为阴爻,而下一爻为阳爻,二十三日月明亏二分下弦,而昏位位于丙,到了二十三日月缺下半为下弦,就象拉开的满弓,当与初八朝向正好相反,并且出现在南方丙位。艮纳丙,这时月象如同艮卦二阴生于一阳之下。所谓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故八卦象艮,艮上二爻为阴,而下爻为阳,因昏见于丙位,艮故纳丙。) _* k& s7 f0 {
      一个月内三十天,到二十八日时,弦晦相交,月为晓明,何为晓明,天亮时月方出,天亮时月方明,晓明三争日晦时,旦见于乙东方,二十八日晨东方太阳升晓明之时,月进入晦月之时,而伏昏见于乙方,故象于坤,因为坤为三阴生而无阳,三十日为晦月之时,此为望后三侯阳消阴息之时,到了三十日,月完全整夜看不见,由于十五之后,月亮每天在夜空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晚,从十五的刚入夜,到深夜,渐次到快天亮才出现,三十日就根本不会出现了,因此丧明于东方乙位。坤纳乙,表示月丧明之象,如同坤三爻均为阴,阴极之象。所谓坤乙三十日,东方丧其明。故坤纳乙。
+ E) b' E; B  B4 O      离卦乃先天乾卦之体,乾得坤之正气,因为乾坤正配,故离壬退居于乾而纳己土,故乾离纳于壬。
' [1 s3 n) N6 f* X3 j      坎卦乃先天坤卦之体,坤得乾之正乞,因为乾坤正配,故坎癸退居于坤而纳戊土,故坎纳于癸。
* ~- [' T2 v; T+ n! |$ T
      其实细细观察昼夜日月的天侯变化不难得出纳甲的学术原理,其原理是由前一月之晦暗而下一月之生明交替过程,因为阴极而阳生每月朔则日月交会,故日藏于壬位,而月藏于癸位,所在所以阴阳生消可以归纳出来,阳爻灭阴爻为灭,阴爻消阳爻为消,震庚灭坤乙,兑丁灭震庚,乾甲灭兑丁,巽辛消乾甲,艮丙消巽辛,坤乙消艮丙。
) q1 B8 k' c. W- U9 T2 Y( A! o- e3 C而从六爻来看:
; t# q8 B+ l  e/ r' Z      震纳庚内初爻庚子,外初爻庚午灭于坤之初爻,故坤乙山忌庚子庚午。
' S7 W9 S9 Z$ u5 s0 Q      兑纳丁内二爻丁卯,外二爻丁酉灭于震之二爻,故震庚山忌丁卯丁酉。
- `3 T) s- q6 t. N+ S      乾纳甲内三爻甲辰,外三爻甲戌灭于兑之三爻,故兑丁山忌甲辰甲戌。# \3 ^1 W7 b& V8 K' x7 X% J
      巽纳辛内初爻辛丑,外初爻辛未消于乾之初爻,故乾甲山忌辛丑辛未。3 l6 \9 F, c  [% m5 s; h5 {# D
      艮纳丙内二爻丙午,外二爻丙子消于巽之二爻,故巽辛山忌丙子丙午。! q% Z8 V; a* R
      坤纳乙内三爻乙卯,外三爻乙酉消于艮之三爻,故艮丙山忌乙卯乙酉。
% ~* ]4 m3 i% e# `! i      坎离辰戌巳亥寅申丑未此十支无消灭兼干故无忌。
3 c6 v6 j  K' U% W
      观纳甲之法皆源于天侯变化昼夜日月交替,以八卦爻之阴阳表之,故纳甲根系此也,非俗抄庸议,皆属天侯昼夜日月阴阳交替变化而论。后学者当熟识八卦阴阳,晓自然昼夜日月交替变化的规律方可知风水地理之术皆源于天地自然规律,而术无非只是表述之用,让我们通过术而更加了解认识自然天气节侯的一个规律,而这个规律能让我们知道天地人间万物生灵的一个生死荣衰,吉凶福祸而矣。
" |9 Z" H7 o! N  o
吴建华. ]% G; N( X  b' G+ k; D! z3 P' F
咨询电话微信同:13739006995
5 J4 s. D( I0 }3 B发于湖南省凤凰八公闲居9 b" a0 Z9 o; \2 Z' c
2008年7月20日晚

5 t- y8 c2 [  h, W) F, g
& I2 @4 {* O0 G3 `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纳甲抽象一直难以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杨公风水专业论坛 ( 湘ICP备11011192号-1 )

GMT+8, 2025-10-3 05:52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