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星盘替卦兼向法 (吴建华收录) 定向时向首磁针不在某山中间九度内,而在九度外旁边左右的各三度间,这种立向称为兼卦或者替卦。
1 z3 j1 q8 Z) C* m替卦起星盘法则如下: ) [7 x& b* E& J
- E9 @2 A% j. t9 \, t$ h K(A) 在同一卦宫内,阴兼阴,阳兼阳不替,阳阳互兼用替 ! S% [7 v8 w9 W }
如坎宫内子山与癸山同属阴,若磁针不在子山当中九度而是在靠癸山旁边的三度内不用替星;若磁针不在癸山当中九度而是在靠子山旁边的三度内亦不用替星方法起星盘,用法同下卦星盘起法。此即为阴兼阴不用替星起卦仍作下卦起。若磁针在不子山中间九度内而是在靠壬山旁边的三度内则要用替星方法起盘!
8 o/ p7 n; ], r# X如艮宫内艮山与寅山同属阳,若磁针不在艮山当中九度而是在靠寅山旁边的三度内不用替星;若磁针不在寅山当中九度而是在靠艮山旁边的三度内亦不用替星,用下卦起星盘。此即为阳兼阳不用替星起卦仍作下卦起。若磁针在不艮山中间九度内而是在靠丑山旁边的三度内则要用替星!
8 n# N# a4 M) R5 Q6 s3 Q 由此可见同一卦宫内同阴同阳之山不用替星起卦,阴阳不同用替星起卦。也可以这样说同一卦宫内天元龙与人元龙互兼不用替星,天元龙与地元龙互兼要用替星起卦。因为先前讲过天元龙与人元龙为同阴同阳属性,而天元龙与地元龙为阴阳各异。人元龙与地元龙亦是阴阳各异,但人元龙兼地元龙,定为出卦山向。
' t; d4 D& I* Z( Z1 U* q: K
' J! m2 A( K3 q; H, T7 Y% m* K(B) 出卦必替,不论同阴同阳 2 N7 s: F! q2 |
出卦即是指每个卦宫中的山去兼邻宫的山即为出卦,只有人元龙与地元龙兼向时会发生出卦的情况,天元龙左兼右兼都不会产生出卦兼的可能。如在坎宫壬山兼乾宫的亥山,用替星起卦;艮宫的丑山兼坎宫的癸山,也用替星起卦。因为二者最是人元龙兼地元龙。 6 f! @/ b5 K3 Y5 u
9 ^+ f- F' Q* t3 @ y% E" g
A、B二则归纳来说便即是天元人元互兼不用替卦,而用下卦;天元地元互兼及人元地元互兼都是替星起卦。 * T8 S' `, B4 b, a# J; s. H7 s
: S/ M8 t, e z/ W替卦口诀如下: ! d% g. e1 T1 ?. I0 u5 ]
替星只用十三星,(替星只用到二十四山中的十三山,其它山兼向同下卦)
/ b) H4 u b2 \) Q9 `1 e却用贪狼配甲申。(甲、申二山用贪狼替,即用1入中飞动)
1 _6 V1 ?. y" t% @用替巨门壬卯乙,(壬、卯、乙三山用巨门替,即用2入中飞动) ' y. a/ `+ f) o
丑艮丙山替破军。(丑、艮、丙三山用破军替,即用7入中飞动) 5 M' A- G+ O8 t2 r8 Y2 U
巽卦三山皆武曲,(巽、巳、辰三山用武曲替,即用6入中飞动)
+ y9 \5 K4 ^' A* b) |庚寅右弼两星临。(庚、寅二山用右弼替,即用9入中飞动)
^' J, Z- O0 D
8 _2 h; z; T$ ?) P3 D& g 二十四山中用替的十三山向是甲山、申山、壬山、卯山、乙山、艮山、丑山、丙山、巽山、辰山、巳山、庚山、寅山。还有十一山向不用替,兼卦起法与下卦同,这十一山向是子山、癸山、寅山、午山、丁山、未山、坤山、辛山、酉山、戌山、乾山、壬山起兼卦方法同下卦,直接用运星入中飞动!
1 Q5 @1 h! U2 H+ _" ?9 C7 K {; c: J- Z7 V( Z8 J1 r
一卦宫中,人、天元龙总是同阴阳的,而同一卦宫中的天、地元龙总是阴阳相反的。又每宫的三元龙阴阳情况总是与相邻的卦宫三元龙相反,这些原则是必须记忆的。 $ z( q# J6 S1 k
|